首页>>学校指南>职业规划——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若干思考

职业规划——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若干思考

admin 学校指南 2021-04-19 688

如今社会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各类组织对精英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面对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节节攀升,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尤为严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生的导航标和指路灯,已然成为高校大学生发掘个人潜能,提升个人竞争力,实现成功就业的有力途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推进学生个体发展

  职业规划是指一个人对一生的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进行设计和规划。故而规划者在制定过程中势必会采取办法认知自我,发现自身优、劣势,甚至发掘个人潜能,从而明确个人发展趋向,确立生活目标,增加学习源动力,增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职业规划具有计划性和指向性,有利于正确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降低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有利于大学生运用科学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为成功就业增加成功的砝码;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助于学校整体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大学生们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同时也有助于高等院校树立自己的人才品牌,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严谨的学风、极高的就业率成为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职业规划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校就业率,还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提升学校知名度。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利于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文明的进步需要高素质人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使毕业的大学生都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能促进学生个人能力与职业特质的匹配,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优势,使就业渠道多元化,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大提高就业率,有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而促进社会全面、稳定、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尚浅,缺乏有效地自我定位和认知

  根据《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现状》调查显示,51.4%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还有17.6%的人只有3—5年的规划。在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你喜欢或者与目标工作相近吗一题中,有36.6%的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37.4%的人找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26%的人是经过考虑和挑选才最终确定的。从这份调查可以看出当今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每个大学生对自身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信自己的实力。然而正是没有完善的职业规划致使很多高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缺乏勇气,对比较有把握的事情总是不敢大胆接受,从而丧失理想就业的机会。这种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不足和缺失,必然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盲目无措,备受挫折。

  2、大学生职业规划学习方式缺乏专业性、系统性、新颖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极强的教育活动、但是目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偏重于教科书式的理论说教,内容枯燥,大都选择大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程的资料和案例也不能与时俱进,与现实的求职状态脱节。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一般以专题讲座、选修课形式开展,往往只在一个学期就完成,学生不能系统性的展开探讨与学习。实质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成为贯穿大学学习始终的指挥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理应采取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即分段系列教学模式。对大学的每一个阶段应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但是绝大多数的高校都是一刀切,按一个既定的模式在讲授。

  3、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力度不足

  国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力度不足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不到位,教育方式单一。国家教育部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引导或职业培训的力度不够;进而学校也没有在这些方面投入财力、物力。导致职业规划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形式,就算有些学校看到了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有分配式向自主择业转变,学生人数激增,升学和就业压力增加导致了学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分重视,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要求。同时社会的企事业单位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学识和能力,家长看重的也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故而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改善途径

  () 从学生方面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1. 自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全面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当今社会激烈竞争无处不在,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作为大学生,首先要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借助多方面信息过专业人士的帮助,冷静分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只有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时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如果不能合理的认知自我,职业生涯就会出现偏差。

  2. 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就是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职业生涯目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确立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可遵循以下原则:

   职业目标要以社会为导向。

  大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收集各种来源于不同渠道的职业信息,通过理性分析作出科学决策,使自己的职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要根据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不断学习。

   职业目标要合理。

  所谓职业目标的合理化是指制定的目标可以实现。

  确立了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后,大学生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和预谋,培养自己的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职业素养与角色,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 从学校方面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1.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质量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师资力量是关键。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可推行政策促进高校与企业联合,为教师提供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选聘制度的培训,也可要求教育部门为教师开设有关规划教育、指导方面的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课程。其次,学校可免费提供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使教师定期、定时的给学生开展有关职业规划的辅导课程,或是交流会;给予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促进教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关注的积极性。

  2.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

  课程设置内容不仅应包括职业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还应包括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鉴于大一新生知识比较全面,点到即止,学校可以在大二之后,开设有关制定职业规划的一系列课程,帮助学生制定出符合个人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3.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积累案例;

  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跟踪,为教学反馈信息;

  三是要做好用人单位的回访,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和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的评价;

  四是邀请各阶段毕业的校友回校交流。

  基于以上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途径的探索,学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不断记录职业规划的制定及实施过程,探寻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之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律性,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系统,从而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早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来源:人才德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