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研资讯>广西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广西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admin 考研资讯 2022-09-18 683

广西大学2023年预计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00名,其中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4700名,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800名。最终各专业招生人数依据2023年教育部正式下达的实际招生计划,并结合我校各专业学科建设、科研、师资和学校发展需要适当增减,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我校将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政策,开展“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工作,预计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5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人,此两项计划单列招生。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专业和名额需依据教育部最终下达指标以及各专业报考上线人数在校内进行统筹安排。   一、报考条件   除了非全日制高级工商管理硕士(125100EMBA)以外,我校其他专业均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毕业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除普通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外,其他考生均须在网上确认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学校同意,并能出具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   (二)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以及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条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高级工商管理硕士(125100EMBA)报考条件请参看我校工商管理学院招生简章。   (三) 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所有申请报考我校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   二、学费标准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研究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4-6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5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5年。MBA工商管理硕士(含EMBA),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为2-5年。   上述学习年限含休学及保留学籍时间。保留入学资格时间不计入学习年限。   各专业学费具体见下表:   (一)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学费:8000元/生.学年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费   (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费   以上收费标准仅供参考,2023年实际收费标准若有变化,最终以物价局审批的收费标准为准。   三、奖助办法   我校构建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具体奖励范围等详尽事宜参见国家及我校相关政策文件。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可享受的资助项目有:   (一)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6000元/年,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13000元/年   (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按等级、获奖比例、奖励标准分别为一等,20%,8000元;二等,20%,5000元;三等,40%,3000元   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按等级、获奖比例、奖励标准分别为一等,20%,15000元;二等,30%,10000元;三等,50%,5000元   (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硕士研究生标准为20000元/年,博士研究生标准为30000元/年   (四)研究生可通过助研、助教等方式获得劳务收入   (五)其它各类社会奖助学金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部门、报考点和我校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填报调剂志愿。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部门进行认证,在网上确认时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在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我校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8、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9、“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具体报名要求等相关事项请参照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民教处文件政策。   10、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部门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五、初试   (一)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和时间   初试时间: 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6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三)初试科目   12月24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4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5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5日下午  业务课二   12月26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   六、复试   复试前将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一)复试时间:2023年3月或4月,具体时间以我校研究生院网上通知为准。   (二)复试地点:广西大学各招生学院。   (三)考生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结合我校招生专业实际情况,提出相应体检要求。   (四)分数要求:教育部按照一区、二区制定并公布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校属二区,执行二区分数线。   我校将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我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含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以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五)考生复试时,需按学院要求提交学制年限内的个人科研计划,作为复试考核和毕业、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   (六)我校所有专业领域第一志愿考生复试合格(即复试成绩≥60分)均优先录取。   七、调剂   相关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将按教育部有关政策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八、录取   我校将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省级高等学校招生部门的补充规定,根据我校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非定向就业考生须将个人人事档案调到我校。   九、其他   (一)全日制研究生的住宿由我校统一安排,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住宿我校不做统一安排。   (二)我校仅在大学东路校区进行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工作,校区分成东校园、西校园、培佳园三大部分。   (三)我校不提供往年专业课考试试题,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四)考生在报名、考试(含初试、复试)、录取等各阶段,应注意浏览我校研究生院网页,我校会将各类有关的招生信息及时、详尽地在网页上予以公布。   十、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530004           电话:0771-3231243、3232827                   网址:http://yjsc.gxu.edu.cn/index.htm   广西大学研究生院   2022年9月

广西大学简介:

广西大学位于广西南宁市,地址是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985211},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771-3232999。

广西大学位于绿城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地方综合性大学。80多年来,她根植于广西,成长于广西,书写了一部充满开拓与奋斗、光荣与梦想的历史华章。1928年,广西大学在广西梧州市创办,首任校长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马君武博士。1939年被确认为国立大学。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停办,师资、设备和图书资料分别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的19所大学。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97年,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1999年,广西大学成为国家“211工程”项目建设学校;2004年,广西大学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2005年,广西大学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广西大学现设有29个学院,1个体育教学部,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等九大学科门类。有101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22437人,科学硕士研究生5215人,专业硕士研究生1846人,博士研究生343人,留学生603人,成人教育学生25831人。另还设有1个独立学院—行健文理学院,有32个专业,学生8256人。广西大学现有教职工3695人,其中专任教师196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授341(其中,博士生导师110人),副教授609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专业结构较好、学缘结构均衡的师资队伍。另外,获得了“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英语翻译”2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等3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广西大学占地面积307.19公顷,校舍总建筑面积120.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12亿元,拥有各类藏书302万册,电子图书192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4,0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1.7万种,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已形成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重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学校绿树成荫,四季如春,鸟语花香,芳草如茵,湖光潋滟,环境清幽。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民主校园、法制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节约校园、创新校园等六大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首批绿色大学等称号。■亲切关怀广西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1952年,毛泽东主席为我校亲笔题写校名。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学校的重建工作。1998年七十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题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团结奋斗,努力办好广西大学”。贾庆林、刘延东、宋平、尉建行、李岚清、陈至立、李兆焯、李铁映、李锡铭、罗豪才、周铁农、郝建秀、彭佩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杨晶、何东昌、朱开轩、周济、周远清、韦钰、吴启迪、张保庆、张天保、赵沁平、郭声琨、刘奇葆、马飚、曹伯纯、陆兵、赵富林、陈辉光、马庆生等教育部、自治区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历史回眸1928年,广西大学诞生于广西梧州市蝴蝶山,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学校以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提倡的“复兴中华,发达广西”为立校宗旨,尽管迭经变更,几度迁徙,历尽了坎坷曲折,但其植根于广西这块多民族的土地上,不断成长壮大,并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办学传统。广西大学建校初设理、工、农三个学院。1936年增设文学院和医学院(1937年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军医学校),1939年被确定为国立大学。20世纪30、40年代,竺可祯、李四光、李达、陈望道、王力、刘仙洲、陈寅恪、盛成、陈焕庸、千家驹、施汝为、卢鹤绂、纪育沣、文圣常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学校盛极一时。到1949年,广西大学发展成为拥有文教、法商、理、工、农等5个学院,下设22个系和4个专修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农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农学院。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停办,师资、设备和图书资料分别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的19所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牺牲。195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强烈要求下,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恢复重建,校长由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韦国清上将兼任,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7年,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1999年,广西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项目建设学校行列;2004年,广西大学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学科建设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211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通过学科建设聚合人才,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经过多年建设,学科的装备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学科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一些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2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教育部立项建设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科学研究随着重点学科和学科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不断增强,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增多,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逐年增加,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产品已经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我校在“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变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水牛体细胞克隆技术”、“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高密度培养生产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脱羧酶”、“规模化高效生物技术转化木薯淀粉生产高纯度海藻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杂交水稻恢复测253、测量58的选育与应用”成果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并已在国内外超亿亩农田生产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应用于仅次于三峡电站的龙滩电站等一批水电站建设中,“物权法”研究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充分展示了我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615项,其中承担国家“863”、“973”(计划课题)、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科研课题225项;获得总科研经费5.143亿元。2008年,我校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32亿元,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另外,获科技部项目16项,自治区科技厅项目8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继2006年以来,我校已连续三年均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尤其是2008年同时获2项一等奖,这是自1985年广西科技进步奖设立以来,首次同一单位同一年获2项一等奖。学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总额和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数连年位居广西前列。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重大领域、重大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科学研究和联合攻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有效形式和途径,集中推广和转化一批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队,深入各市、县开展科技对接活动,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校市科技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创新实验区,2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并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和“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建校以来,广西大学培养了20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广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两院院士李林、党鸿辛、陈太一、沈善炯,20世纪80年代同一时期担任两岸三地农业最高长官的何康、黄诚达(香港地区)、李崇道(台湾地区),与建筑大师贝聿銘、大画家赵无极齐名的海外华人三大宝之一的美籍华人大作曲家周文中,原香港最高法院上诉庭按察司、“大紫荆勋章”获得者李福善,香港著名演员和导演鲍方,风靡全球的《豪杰解霸》软件发明人梁肇新,都是西大学子的杰出代表。■交流合作广西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最早确定的全国对外开放接受外国留学生的66所大学之一,自1962年起已为近40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3所高校或研究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建立友好往来关系。迄今,学校已选派了700多名教师和科技人员赴国外学习、开展科技合作、担任客座研究员等;同时邀请一大批外国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及进行合作研究等。近年来,学校利用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地带、毗邻东南亚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合作,广西大学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不断增强。2006年12月,广西大学与泰王国川登喜皇家大学共同组建素攀孔子学院,开展对泰汉语教学;2007年9月,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现在校外国留学生545人。■校园文化广西大学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着力营造氛围浓郁、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育人氛围。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不断推出有特色的科技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素质拓展展示会、女生节、才艺大赛、校园广场音乐会、心理活动周、校科技节、形势与政策百场报告会、社团巡礼活动和宿舍文化节等“校园文化精品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展示提供了阵地和舞台。学校十分重视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自1991年以来,学校连续16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或优秀服务队称号,2005年校团委被团中央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校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00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全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等竞赛中均有不俗的战绩。尤其健美操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啦啦操队自2005年以来连续3年在全国比赛获得第一名,2006年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啦啦队锦标赛,闯入决赛,获得第11名。此外,男篮四次、女篮三次闯入CUBA决赛阶段,尤其2001年,广西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男、女篮球队双双进入CUBA决赛阶段的高校。学校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获“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推行奖”。■学校发展目标用1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把广西大学建设成为培养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成为解决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想库和科技源;在建校100周年时,建设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