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研资讯>南京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近3万人

南京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近3万人

admin 考研资讯 2022-12-30 632

12月24日至25日,南京大学考点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顺利举行。全国共有近3万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近8000名考生在我校考点参加考试,考生分别在鼓楼校区和仙林校区共298个考场参加考试。今年受疫情影响,首次出现的大规模考生借考安排、增设大量特殊考场、考务人员队伍保障等突发问题,均给本次组考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组织带领下,在全校上下的倾力支持与团结协作下,在七百多位考务工作者的全力投入与奋力拼搏下,我校落实落细各项要求与举措,全力确保考试安全平稳进行,切实保障考生和考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护航广大考生安心应考、圆梦研途。   精细部署,通力协作,全力确保“如期研考”   本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次全国性教育考试。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考前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统筹部署相关工作,党委书记谭铁牛明确指示,要求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研考组织工作。针对今年疫情大面积传播的严峻形势,12月20日,校长吕建召集各相关部门召开防疫工作专题会议,就本次考试中涉及防疫工作的关键环节做了总体部署,党委常委、副校长邹亚军、王振林、张峻峰分别提出明确要求,各部门负责同志提出具体应对方案,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平稳。针对今年疫情传播严重考务人员队伍不断减员的严峻形势,12月21日,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召集考务人员动员专题会议,全校各院系党政负责同志及机关部处、直属机关各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动员各院系、机关各部处、直属机关各单位的党员及年轻同志要积极报名参加本次考务工作,确保本次考务人员队伍充足。12月22日至23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王振林参加全校监考工作培训会,并视察我校考点的组织安排情况。   在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由研究生院具体组织,党委宣传部、保密办公室、保卫处、教育技术中心、校医院、后勤集团、本科生院、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为我校研考工作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全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共计700多位教职员工、近百名医务人员、辅警、保卫队员及学生志愿者倾情投入,克服重重困难做好各项考前准备及考试保障工作,有力保障了我校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如期顺利举行。   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全力确保“应考尽考”   按照教育部及江苏省的借考总体部署要求,我校在常规大规模组考工作以外,还高效完成了对考生的精准摸排,并稳妥完成数十名省外借考考生的试卷调配及转运,同时为百余名在我校借考的外省考生追加设置了10个考场。   面对考前监考人员和考务工作人员因病不断减员的困难局面,我校积极动员,做好超额预备的人员预案工作,并发挥党员和先进的先锋示范作用。许多考务人员积极克服困难,主动响应号召,坚守职责、冲锋在前,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南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精心服务,多措并举,全力确保“平安研考”   按统一部署,我校开展面向考生和考务人员的专项核酸检测,同时根据“分类设置考场”的设置要求,分类划定考试区域并设置专用通道,为考生在两校区增设了41个特殊考场,并在所有考区配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和医疗救护人员,一案一策,全力提供安全的考试环境。   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考生”的理念,考试前,学校通过研究生院主页、南大官微、“南大研招”公众号、“云逛考场”视频、电子展板、横幅等多种形式,及时将研考疫情防控及考试纪律等要求通知考生,并为考生提供细致的考前提醒和指导。考试当天,学校在校门处、校园内的主要通道设置了标识,并安排学生志愿者及时为考生提供咨询、引导服务,为考生提供便利;后勤部门在校门口和考试楼下免费提供姜汤为考生们驱寒,在严寒的清晨为考生带来温暖,仙林校区还设置了盒饭售卖点来满足考生的用餐需求。   今年的组考形势虽异常严峻,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各部门、各院系师生员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确保我校考点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顺利进行,如期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的目标,用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也让2022年岁末严冬中的这场考试变得格外温暖。

南京大学简介:

南京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地址是通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政编码:210093。该院校是一所985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400-1859680。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在国际国内享有广泛赞誉的百年名校,综合办学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现有鼓楼、仙林、浦口三个校区,占地5000余亩。即将投入使用的仙林国际化校区,将成为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崭新舞台。百年南大百年树人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历经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次年迳名南京大学并沿用至今。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百余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李瑞清、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柳诒徵、胡小石、陶行知、马寅初、李叔同、童第周、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朱光亚等名家大师们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6位是南京大学校友。建国至今,由南京大学培养的中国两院院士和目前在校院士总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学科齐全实力超群南京大学基础学科优势明显,文理综合特色增强,文理工医格局不断优化提升。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重点学科数居于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在南京大学参加评估的28个一级学科中,23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前十。其中,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哲学、理论经济、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地质学、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工商管理17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前五,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3个一级学科名列全国高校第一。南京大学各个学科均有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名,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以上数据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0余年来,南京大学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40余项。2006年,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我国自然科学界科研成果的最高奖项,也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据统计,自1997年至今被授予自然科学领域国家最高奖的5项成果中,有3项的完成人或第一完成人是南大校友。国务委员陈至立和刘延东都曾高度称赞南京大学是“最适宜做学问的大学”。特色鲜明教学卓越2008年4月,南京大学以19个二级指标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全部44个评估观测点中,有43个取得了A级评价。学校认真实施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体建设情况名列综合大学第三,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获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拥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南京大学以培养未来各行各业创新拔尖的领军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人才培养思路。面向2009级新生,南京大学将全面启用“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新方案”。在招生录取中,采取按院(系)和专业类招生,学生在专业分流与专业选择中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将人才培养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方向性培养三个阶段,构建出“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培养”新模式;课程开放度大大提高,由院士、教学名师等担任主讲的数十门小班教学新生研讨课和30余门高水平通识教育课程,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为专业学术性、跨学科复合型和就业创业型分别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人性化与多元化并举的培养理念与国际接轨。交流活跃迈向国际南京大学是国际交流合作最活跃、成效最显著的高校之一。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个高校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其中包括与哈佛大学等5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及20多所世界500强企业和基金会结成紧密型合作伙伴。开设了20余个长期学生交流项目,每年派出学生600余人次。此外,还有暑期交流等短期项目,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了接触世界各地文化的机会。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多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京大学还合作创办了中加学院、南京-纽约学院、南京大学———南安普敦大学联合中心,采用2+2或3+X的联合培养模式合作培养本科生。南大仙林国际化校区的建设更是南大国际化办学历史上又一个里程碑。仙林校区地处南京国际高教园区,校区首批建设的中外合作机构就有: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办的南京纽约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办的中加学院,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共建的“南京大学-南安普敦大学联合中心”,与美国、法国、德国有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合建的“南京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医学合作研究中心”,与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合建的“中法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中心”,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办的“中德法学研究所”,与法国航天局等合作的“中法合作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研究中心”等。南京大学还积极实践“走出去”的战略。去年年底,学校在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成立孔子学院,这也是从2007年1月以来,继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孔子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美国爱默里大学孔子学院后的第五所。同时,学校与德国弗莱堡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也正在实施中,这些合作大学大都是全球200强名校。南京大学的办学实力和美誉度也通过孔子学院向全世界展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