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研资讯>北京工商大学就2023考研常见问题进行回答

北京工商大学就2023考研常见问题进行回答

admin 考研资讯 2023-02-22 567

一、关于初试成绩查询   Q1:何时可以查询初试成绩?   北京工商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拟于2023年2月21日18:00后公布,具体要求请及时关注网站通知。   Q2:初试成绩是否可以申请复查?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相关规定,考生如对个人成绩有异议,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进行成绩复查,具体要求请及时关注网站通知。   二、关于复试线   Q3:何时能确定各专业的一志愿复试线?   学校各专业一志愿复试线待国家分数线公布后方可划定,国家分数线公布前,学校无法确定您的分数是否能进入复试。   Q4:如果过了国家线,但未过复试线怎么办?   关注我校其他专业或其他高校的调剂信息,待“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申请调剂。   三、关于复试工作安排   Q5:复试方案什么时间出来?复试形式是否有所改变?需要提前联系学院和导师吗?   请等待教育部和北京市相关通知,学校将依据上级部门要求制定复试方案,并提前进行发布。复试时间及形式均未确定。   报考期间考生不需要联系导师,入学后进行双选确定导师。   Q6:请问复试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请等待学校关于复试工作安排。考生可以参考往年复试时须提供的材料准备:有效居民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携带完整注册的学生证)进行资格审查。   Q7:哪里可以查到复试参考书目?   可以至《北京工商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参考书目》(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参考书目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btbu.edu.cn))查询。   Q8:差额复试比例是多少?   按照教育部要求,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   Q9:专升本的考生,复试的时候需要加试吗?   专升本并获得本科学历或在入学报到前获得本科学历者不属于同等学力,复试时不需要加试。   四、关于调剂   Q10:哪些专业接收调剂?是否有预调剂?何时报名?   由于2023年硕士研究生初试国家线及学校招生计划均未确定,故我校目前无法确定需要接收调剂的专业。   我校严格遵守教育部及北京市相关文件要求,目前尚未开展复试及调剂工作。调剂相关信息一旦确定,将通过北工商研招网及教育部“调剂系统”进行公布。在相关信息正式公布之前,我校无法提供调剂方面的咨询。   考生可在北工商研招网查询往年复试方案(含调剂办法)作为参考,但不作为我校2023年复试及调剂工作的依据。   Q11:是否有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名额?   2023年硕士研究生初试国家线及学校招生计划均未确定,故我校目前无法确定是否有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名额。   Q12:是否有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调剂名额?   2023年硕士研究生初试国家线及学校招生计划均未确定,故我校目前无法确定是否有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调剂名额。   五、关于招生计划   Q13:北工商研究生是否扩招?各专业招生计划是否会有调整?   北京市教委尚未下达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尚不确定今年是否会扩招,也不能确定各专业招生计划如何调整,暂时以北工商研招网招生章程公布的计划为参考。   六、 招生咨询   Q14:如果仍有其他疑问如何联系学校研招办或学院?   学校研招办010-68987086   001 数学与统计学院 010-81352659   002 食品与健康学院010-68984417   003 轻工科学技术学院010-68985235   004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010-68984505   005 生态环境学院010-68984939   006 人工智能学院010-68985292   007 计算机学院010-68985548   008 经济学院010-68985928   009 商学院010-68984948   010 国际经管学院010-68984767   011 电商与物流学院010-68984431   012 法学院010-68984912/81353346   013 马克思主义学院010-68984914/81353371   014 外国语学院010-68985486/81353381   015 传媒与设计学院 010-81353395

北京工商大学简介:

北京工商大学位于北京市,地址是北京市良乡高教园区 海淀区阜成路11号、33号。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10-68984682;010-68983272;010-68984711。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199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北京商学院先后隶属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前身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和中央商业干部学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建于1950年初,中央商业干部学校建于1953年,1958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合并到中央商业干部学校。1959年商业部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央商学院,1960年更名为北京商学院,中央商业干部学校与北京商学院合并。1969年北京商学院因“文化大革命”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招生。北京商学院是我国建国后建立较早的专门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轻工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所轻工业高等学校。1970年迁入陕西省咸阳市,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原址重建,先后隶属于轻工业部和中国轻工总会,主要面向轻工行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建于1982年,隶属于机械工业部,主要是面向机械工业行业培养管理干部。迄今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十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合并组建后的北京工商大学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由单科性大学发展成为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并确立了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2007年6月,学校接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3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经全体委员投票确定: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结果为“优秀”。学校现设10个学院、1个教学部;拥有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研究基地、3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6个、本科专业45个;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2003年8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0次会议审核批准,学校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2004年起与中央财经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博士生17名,硕士生1581名,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11908名,成人学历教育学生5504名。学校总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合1229.5亩),建筑面积4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6亿元。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5万平方米,截止2010年3月底馆藏中外文文献236万余册,其中纸本文献150万余册,电子图书86万余种,另有中外文报刊2019种。“十五”时期以来,全校思想统一,抢抓机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完成了阜成路校区改造和良乡校区一期等北京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良乡校区新建面积达25.7万平方米,2004年10月,近8000余名学生顺利入驻,良乡校区的建成,为莘莘学子的健康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现有教职工1306人,其中专任教师759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309人和3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5%。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市级人选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3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6人,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2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5个,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9人,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7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0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5人。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坚持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势学科为主干,走多学科协调发展之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积极探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04年7月,学校召开了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启动“新世纪十大教改工程”,明确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2006年9月,学校召开了以加强实践教学为中心内容的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教学在我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2008年12月,学校召开了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质量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内容的第三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教改的总体思路和5大任务。截至目前,学校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27部,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教学名师6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学校积极推动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科技工作,在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37项,国家“863”项目9项,国家“973”项目9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487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21项。学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2010年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近五年,学校共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28部,发表论文5068篇。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塑料》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这些刊物学术特色鲜明,质量优异,多次获奖。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成绩斐然。宽阔的国际合作平台覆盖了中外合作科研、教师境外进修培训、本科生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博士生培养和学生短期实习等教育教学层次和形式。学校与世界各地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伙伴50多个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每年来校讲学、学术活动和访问的外宾超过400人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教授和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来我校做学术报告并被聘为名誉教授。我校现有的外国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大洲,面向在校学生的国际项目每年都派出将近300名本校学生赴国外高校执行交换学生和攻读学位项目。2005年以来通过学校国际合作项目进入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都柏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世界顶级大学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生已经突破50名。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强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科学发展与加快转型。2007年11月,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研究确定,学校通过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达标检查验收,评定结果为“优秀”。2009年5月8日至9日,学校成功召开第一次党代会,这是在学校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号召,全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发愤图强,求真务实,加快发展,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学校的改革发展事业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岚清、贾庆林、刘淇、陈至立等先后到校视察指导工作,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以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经常来校调研指导工作。2011年是学校科学制定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工商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秉承“求真、立德、勤奋、创新”的校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共铸共享北京工商大学的美好明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