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研资讯>扬州大学2023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含直接攻博)

扬州大学2023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含直接攻博)

admin 考研资讯 2022-09-18 503

一、申请条件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二、申请材料   1.本科期间学习成绩表。   2.其他证明材料如:外语成绩证明、获奖(要求校级及以上)证书复印件、公开发行的论文、著作等复印件。   3.“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申请者另需提交《应征公民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复印件。   4.申请直接攻博的考生还须提交《扬州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直接攻博)。   以上材料应确保真实、准确。   三、申请流程   1.申请者于9月28日至10月19日期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写报考信息。   我校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教育硕士(教育管理)外,其他各招生学科、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2.学校(或学院)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审核通过的考生发送复试通知。   3.学院对推荐免试申请者进行考核,并自主确定考核形式(线上或线下)。考核方式以面试为主。考核总成绩为100分。考核总成绩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4.学校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考核合格者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推免服务系统”中接受待录取。   四、直接攻博   凡学术兴趣浓厚,科研能力突出的推免生可向我校相关学科申请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除按上述申请流程完成网上报名外,还需提交《2023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直接攻博)。   我校除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兽医、临床医学)外,其他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均可招收直接攻博生。   直接攻博生网上报名时,“考试方式”选择 “本科直博”;本科直博生因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网报时选择有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无需填写证书编号。   五、其他事项   1.我校录取的推荐免试研究生,享有优先选择优秀导师(包括博士生导师、知名教授等)权利。经考核和推荐,发展潜力较好的,可优先作为硕博连读生进行优秀人才优先培养。   2.我校接收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定向就业除外),经考核和推荐,第一学年可直接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12000元/生·年)及国家助学金(6000元/生·年)。在学习期间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20000元/生·次)、校长特别奖学金、社会奖学金,以及“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等。   3.凡被我校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予办理毕业分配和出国手续。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扬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225009   联系电话:0514-87979213(兼传真)   邮  箱:yjszs@yzu.edu.cn

扬州大学简介:

扬州大学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地址是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514-87991290。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扬州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50年以上的独立办学历史。扬州大学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1000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380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6000多人。现设有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和公有民办的广陵学院等24个学院,92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全校现有教职工4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5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0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7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博、硕士生导师748人。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21个、硕士点122个、博士专业学位点1种、硕士专业学位点5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级重点学科7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8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院1个,科学研究机构81个,教学实验中心37个。学校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1.2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位居全国高校前40名、江苏高校前列。“九五”以来,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我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我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我校教师主持的一项成果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三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对外交流活跃。校园占地面积42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22多万平方米;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全校固定资产总值16.7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7亿元,图书馆藏书325万册。拥有实验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附属中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以及设备完善的临床医学院。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1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合并办学1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建校之初,我们走的是联合办学的道路;从1995年上半年起,学校由松散型联合转变为实质性合并。1998年,学校按学科群重组了13个二级学院。2002年之后,基于学科建设需要的原则,学校又进行院系的局部重组,学院数由原来的15个增加至24个,构建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减少了管理层次,理顺了内部关系,提高了运行效益,为学科、专业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校党委被江苏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承传历史辉煌,谱写改革华章。已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扬州大学,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2005年5月,扬州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认真总结合并办学经验,全面规划未来发展蓝图,确立了“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努力实现由“大校”向“强校”、由“改革名校”向“质量名校”的新跨越!在新的征程中,扬州大学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改革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学校,阔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