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研资讯>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admin 考研资讯 2022-09-15 450

一、学院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2001年的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艺术系,2004年7月,根据学院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规划,艺术系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学院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   拥有江西省动画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江西省虚拟仿真项目2个省级专业平台,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工业设计中心、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西省科普动漫创作基地4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南昌航空大学陶瓷艺术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虚拟现实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设计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创意产业校企设计协同中心、南昌航空大学漆画艺术中心、海昏侯国汉代漆艺文化研究所、航空产品系统设计与感性工学研究所、产品设计研究所、公共艺术研究所等校院级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专任教师53人,校内硕士生导师21人,校外行业硕士生导师1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3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6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3人,具有半年以上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21人,双师型教师8人,博士学位教师7人。   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技术服务项目116项,科研经费600多万元。学院教师公开出版论著、作品集40部、教材17部,在期刊发表论文260篇,其中核心期刊、CSSCI期刊87篇。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各种奖励297项,其中获全国性美术和设计作品展览奖励48项。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展参赛,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学生申请“三小”项目195项,获全国设计比赛奖项7项,获省级以上设计比赛614项,授权国家外观设计专利20项,发表论文55篇。   二、学科专业特色   学院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学位点。   其中设计学下设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工艺美术创作与理论四个研究方向。   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下设环境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与品牌设计、产品创新设计、数字娱乐与文化产业、工艺美术创作、虚拟现实设计六个专业方向。   其中工艺美术是学院重点特色方向,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为学术带头人,构建起以陶瓷绘画和漆画艺术为核心的传统艺术研究与实践创作体系,为繁荣发展传统文化起到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和艺术创新传承作用。   三、专业简介   (一)设计学:   1、环境设计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关系的应用方向,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注重以环境中的建筑为主体,在其内外空间综合运用艺术方法与工程技术,实施城乡景观、风景园林、建筑室内等微观环境的设计。   2、工业设计   本学科方向主要以工业产品为对象,研究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并广泛应用于轻工、机械、电子信息、汽车等众多行业。   3、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平面及数字技术媒体中的视觉传达设计问题,且以计算机设计技术为基础,丰富的新媒体方式为载体,展开视觉、听觉、动态影像等交互体验及沟通方式研究。   4、工艺美术创作与研究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手工艺传统理念与实践结合,强调创意能力,强调空间功能规划、形式美学设计、工艺设计、设计表现、漆艺制作、陶瓷绘画、陶艺制作等方面的能力。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艺术硕士   1、环境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   主要研究环境空间中的空间视觉形象、造型艺术规律、功能应用和艺术装饰处理方式,注重将艺术与环境空间设计的结合,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和谐统一。涉及环境空间设计、公共造型艺术、环境装饰艺术、建筑与景观设计、公共设施等专业门类。   2、产品创新设计   研究传统造物理念与现代创新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强调产品功能、造型、装饰、人机工程等方面的创新,关注产品设计中的人文与传统文化因素,注重产品开发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视觉传达与品牌设计   集视觉传达和品牌设计于一体,研究视觉与品牌设计构建理论及其应用。强调设计与市场的对接及专业能力与结构、设计素养、综合知识与协作能力。注重视野拓展、创新能力、设计执行能力培养。   4、数字娱乐与文化产业   研究的特色是密切配合电影、电视、美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追踪动画技术的最新突破,从多个角度出发来实现对动画艺术在艺术形态、技术手段和创作理念上的突破。研究方向注重实用性,培养出具有理论积淀和实际创作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5、工艺美术创作   主要研究手工艺传统理念与实践结合,强调创意能力,强调空间功能规划、形式美学设计、工艺设计、设计表现、漆艺制作、陶瓷绘画、陶艺制作等方面的能力。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6、虚拟现实设计   研究虚拟现实的原理、设计及应用领域,了解虚拟现实的设备使用以及设计制作全过程环节,掌握虚拟现实拍摄、虚拟现实三维建模到后期制作、交互设计的基本技术,强调校内和校外联合培养,突出艺术创意和项目实践制作的一体性。   四、奖励资助政策(实际发放以学校有关奖助文件为准) 奖项名称 设置对象 金额标准 获奖比例 优秀生源奖励 被我校工学类专业硕士学位及可按工学门类招生的理学专业正式接收的校内外推免生(专项推免计划除外)。 10000元/生 100% 被我校其他学科门类正式接收的校内外推免生(专项推免计划除外)。 6000元/生 100% 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一志愿报考我校,初试成绩高于国家线30分以上(根据每年生源整体情况另行确定)。 4000元/生 10-50名,择优遴选 国家奖学金 全日制研究生均可纳入评选范围。 20000元/年/生 省教育厅下达指标 江西省政府奖学金 全日制研究生均可纳入评选范围。 10000元/年/生 省教育厅下达指标 学业奖学金(一等) 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具有中国国籍的全日制研究生。 10000元/年/生 20% 学业奖学金(二等) 8000元/年/生 60% 学业奖学金(三等) 6000元/年/生 20% 国家助学金 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具有中国国籍且人事档案到校的全日制研究生 6000元/年/生 100% “三助一辅” 学校还设有“三助一辅”(助管、助教、助研、兼职辅导员)岗位,为学生提供工作补贴;部分硕士生导师还为研究生提供较好的科研补助和高水平成果奖励。 4000-8000元/年/生 动态 困难补助 在校正常学籍,家庭或个人遭受重大变故的全日制研究生。 1000-5000元/年/生 名额和金额视申请情况而定         五、招生录取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   稳定规模,注重质量;   一视同仁,择优录取。   六、申请或报考条件   (一)推荐免试生   1.申请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获得本科所在学校的2023年推荐免试资格。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遵纪守法。   (3)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学风端正。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报考研究生体检要求。   2.我校公布的2023年接收推免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均可接收推免生。   (二)全国统考生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七、学费、学制及学历学位证书   1、设计学研究生每学年学费8000元;2、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每学年学费12000元。   我院只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求全脱产在校学习。   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学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八、考试   1、初试科目  ① 101 政治 ② 204 英语二 ③ 738 艺术设 计概论 ④ 989 设计基 础(需自带设计 绘图工具)   2、初试科目参考书  《艺术设计概论》凌 继尧编,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2 年。   《艺术·设计的平面 构成(修订版)》,[日] 朝仓直巳,江苏科学 技 术 出版 社, 2014 年。   《设计色彩》(第三 版),林家阳著,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3、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专题设计与评析 (不指定参考书目, 需自带设计绘图工具)   九、其他有关事项   (一)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初试等具体时间安排及流程以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我校复试时间及相关事项将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予以公布。   为增进校际间人才交流,改善学缘结构,我校将优先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生。   (二)有关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将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发布,请考生随时关注。   (三)研究生招生简章如有与教育部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教育部新政策为准。   十、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南大道696号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联系人:付老师   联系电话:0791-83863766   研究生院网址:http://yjs.nchu.edu.cn/   艺术与设计学院网址:http://art.nchu.edu.cn/   学校网址:https://www.nchu.edu.cn/

南昌航空大学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地址是江西省南昌市丰和南大道696号。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791-83957505。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拥有教学、科研设备29000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3.10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80多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7万GB,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建立了国内外电子文献资料数据库41个。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12.4万平方米。砥砺奋进,春华秋实。六十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教授170多人、副教授370多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0多人、硕士学位的教师760多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00人;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骨干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52人,省(部)级中青年骨干教师81人,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2人;“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34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9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8人,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学校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分设22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具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了6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学校被列为江西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拥有“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六十年来,学校秉持“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防重点和紧缺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6个江西省一级重点学科和国防基础学科,15个二级重点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并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1年顺利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主动跟踪前沿、适应需求,坚持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理念,瞄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项、国家社科基金9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教育科技项目和优秀人才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等30余项,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973”计划子项、“863”计划子项等10余项,各类省部级项目63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6项。学校科研服务地方行业能力显著增强。不断加强与航空重点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主动与南昌市、宁波市、铜陵市、淄博市等科技部门展开沟通,先后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横向课题年均立项100项以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1100余篇,CSSCI检索27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86件;出版论著、教材200余部。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委托,学校为海军培养国防生。国防生培养的“昌航模式”成功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先后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和海军政委刘晓江上将等领导的高度评价。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我校培育国防生工作经验。沧桑铅洗,蕴积涵育。六十年来,学校以民族振兴和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不断进步为己任,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积极服务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三次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航空模型锦标赛等大赛上屡获大奖,近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75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95项,大学生授权专利39件。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芬兰、斯洛伐克、乌克兰、韩国、日本、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长期校际合作关系,并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学校定期选派本科生和研究生赴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及乌克兰等国留学,同时接收加拿大、荷兰、韩国、尼泊尔、巴基斯坦、肯尼亚、赞比亚、尼日利亚等国的留学生来校学习,2011年被批准为具备接受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质的院校。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曾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被中纪委确定为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单位,被省委确定为“全省首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联系点”单位。(数据截止到2012年4月16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