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现将2023年我校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及直接攻读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相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请各院系贯彻执行。
一、接收条件
(一)获得所在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的推荐高校)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
(二)思想政治及科研素质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德端正,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
3.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4. 品行优良,无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5. 申请直博生英语水平须达到相关学院“申请-考核”制招生的英语要求。
6. 接收学院规定的相关要求。
二、接收学科及计划
除非全日制招生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外,我校2023年硕士全日制各学科均可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我校博士点学院均可在相关一级学科内招收直博生,相关专业均可申请,招收学科:林业工程、林学、生物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
为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招生生源结构,维护考生利益和公平竞争环境,学校招收推免生规模不超过202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终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三、组织工作
我校接收推免生工作由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校研究生院具体负责,各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落实本学院接收推免生的相关工作。
四、接收推免生程序
(一)即日起,凡符合上述申请条件且有意愿报考我校的推免生,请点击“南京林业大学接收推免研究生网上申请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vj/YQ8rKIg.aspx#,下图扫码可登录),如实填写各项信息并提交,同时申请加入相关学院的推免工作咨询群。
(二)申请者须上传以下材料扫描件,并将所有材料扫描按编号顺序合并为1个PDF文件后,以“报考专业+姓名+联系方式”提交相关学院教学秘书:
1. 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正、反面;
2. 《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请前往学信网认证);
3. 大学本科阶段成绩单(须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英语四六级成绩单(其他英语水平证书);
4. 政治思想情况表(附件1)
5. 各类获奖证书及能证明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材料。
(三)10月15日前,各学院根据报名情况分批、分期组织线上或线下复试考核工作。学院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面试小组(不少于5人),对考生进行学术水平、思想政治素质、品德和心理健康考核,重点突出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的考核。跨学科或跨专业接收推免生一般应在相近或相关学科进行,并在复试中加强考核。对“直博生”应加强科研能力方面的考核,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考核,如:实验操作、报告、写作等,以考察其是否具有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能力和潜质。复试成绩以百分制计分,满分100分,未达到及格60分者不予拟录取,复试全程录音录像。学院完成接收推免生复试后须向研究生院提交拟接收名单及复试成绩。
(四)推免生正式报名
1. 系统注册和网上支付。“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 https://yz.chsi.com.cn/tm,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对考生开通后,已获得所在学校推免资格的申请人,请及时登录系统进行注册和网上支付报考费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时间预计在9月下旬,具体以该网页公布为准。
2. 填报志愿。 “推免服务系统”志愿填报功能开通后,推免生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填报志愿。
3. 复试通知确认。资格审核通过后,我校将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考生发送复试通知,考生在接收复试通知4小时内应给予系统确认。
4. 复试。复试一般以综合面试为主,前期已参加学院复试并通过的学生只须填报志愿等待接收拟录取通知,前期未参加学院复试须根据学院的通知参加复试。
5. 拟录取通知确认。复试考核通过后,学校将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考生发送拟录取通知,考生在接收拟录取通知4小时内应给予系统确认,若未给予确认视为自动放弃拟录取资格,我校将顺次录取其他考生。一旦考生确认待录取,我校原则上不接受其取消待录取申请。如果出现在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入学前未取得本科毕业证、入学前有违法违纪等行为本校将不予录取或取消录取资格。
6. 公示。各学院根据推免生接收情况和推免生复试成绩形成拟录取推免生名单并报送研究生院,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在学院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最终录取名单需经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上级部门。
五、推免生优惠及奖助政策
(一)优先选择导师
凡被我校录取的推荐免试生,可优先选择导师(包括博士生导师、知名教授等)。
(二)优先直博、硕博连读
国家级重点学科及省部级重点学科推免生经考核和推荐,发展潜力较好的,可优先作为本博连读或者硕博连读生进行优秀人才培养,申请硕博连读的考生须在研一参加相关学院硕博连读遴选。
(三)优先出国联合培养
读研期间,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推免生申请出国联合培养。
(四)享受最高等级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凡被我校录取的推荐免试生,入学后根据评奖情况可以获得以下奖助学金:
1. 第一学年一等学业奖学金8000元,其它学年学业奖学金通过评定发放,奖学金分别为12000元(20%)、8000元(50%)和6000(30%);
2. 学制内每年享受国家助学金6000元;
3. 可参加国家奖学金的评定,评定按照国家及我校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硕士每生每年20000元;
4. 根据学术成果,可申请获得“校长特别奖学金”20000元;
5. 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在我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导师给予发放的助研金;
6. 对家庭困难的部分考生优先提供研究生助辅、助管岗位。
六、咨询电话
研招办:025-85427772、025-85427119
各学院咨询方式:见下表
院系所码
学院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人
qq咨询群
001
林学院
025-85427977
张老师
640849691
002
化学工程学院
025-85427648
方老师
165999841
003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025-85427739
孙老师
702251380
00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25-85427504
邹老师
681473070
005
经济管理学院
025-85427373
储老师
681114780
006
土木工程学院
025-85427785
姜老师
689552420
007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025-68224969
杨老师
436541696
008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025-85427212
高老师
637501001
009
艺术设计学院
025-69638096
陈老师
682335650
010
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
025-85427503
许老师
678380752
011
轻工与食品学院
025-85428795
王老师
698558049
012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025-85428115
金老师
636163196
013
理学院
025-85428173
张老师
714065202
014
马克思主义学院
025-68224709
刘老师
679681507
015
外国语学院
025-68224808
张老师
390588396
016
生物与环境学院
025-85427505
李老师
239470833
017
风景园林学院
025-85427090
黄老师
126178966
七、其他
(一)本推免生接收章程如与教育部最新文件冲突,以教育部最新文件为准。
(二)申请人提交的全部材料必须保证真实准确,如在推免过程中弄虚作假,有学术不端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影响推免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行为的学生,一经查实,取消推免拟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其学籍,并由推荐高校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规定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推免相关工作人员有直系亲属或利益相关人员报名参加我校推免招生的应主动申请回避,有非直系亲属等报名参加推免招生的要主动报备。推免相关工作人员未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违反推免招生政策规定的,学校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三)其他符合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条件(如在部队荣立二等功等)的人员,应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
(四)监督及申诉
电话:025-85427772、025-85427119
邮箱grad2@sina.com
附件一:南京林业大学推荐免试生政治思想情况表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2022年9月14日
南京林业大学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地址是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25-85427320。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888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承发扬了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团结、朴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和“诚朴雄伟,树木树人”的校训。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专业结构。现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有民办南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体育教育部等22个学院(部)。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6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现有林业工程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3个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本科专业72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评估。“园林”和“林产化工”专业被列入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林学类等8个专业类和英语专业等23个专业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中西方家具鉴赏》、《园林规划设计》、《人造板工艺学》和《插花艺术》四门课程分别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4500余人。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建设人才。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教授和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江苏特聘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180人,具有正高职称224人,副高职称371人。学校占地面积1029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校区占地4370亩,南方学院淮安校区占地1327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300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41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8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150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现有“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等48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65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学校每年在研课题600多项,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8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40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1000余项,有337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2项;部、省级奖励285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科技开发》和《室内设计与装修》等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期刊,《林业科技开发》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意大利、芬兰、法国、伊朗等近20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质,积极推出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吸引了一大批外国学生留学我校。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加拿大UBC大学联合开办3+2双学位(本科)国际合作办学班。学校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与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洛林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弗莱堡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院校开展科研、教师培养等合作,同时与加拿大UBC大学、新布伦瑞克大学、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秘西西比州立大学、芬兰坦佩雷科技应用大学开展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派遣工作。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为我校深入开展多渠道、深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搭建了新的重要的平台。目前学校注重依托雄厚的地域经济优势和优越的人文、自然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理、工、农、文、管、经、哲、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