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升本>2020年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专升本各专业录取情况

2020年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专升本各专业录取情况

admin 专升本 2023-03-11 223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2020年专升本各专业录取情况

类别

专业名称

计划数

录取数

录取分数

省控线

文史类

市场营销

30

30

207

205

国际经济与贸易

30

23

205

公共事业管理

110

129

210

英语

95

110

205

日语

45

45

215

法学类

法学

55

55

178

102

理工类

服装设计与工程

90

90

122

104

纺织工程

65

66

105

土木工程

120

120

139

工程管理

30

31

190

建筑学(三年)

30

30

153

电子信息工程

80

80

1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0

59

104

经管类

市场营销

35

35

184

80

电子商务

65

68

114

工商管理

65

65

117

会计学

65

65

94

国际经济与贸易

35

37

80

经济学

65

65

172

人力资源管理

65

65

179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0

31

145

公共事业管理

90

91

177

工程管理

35

35

170

艺术类

产品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

40

42

178

177

服装与服饰设计

120

80

177

产品设计(产品、家居用品)

30

31

181

视觉传达

30

32

192

数字媒体艺术

30

32

189

动画

30

33

198

环境设计

30

30

177

浙江理工大学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址是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5号。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571-86843333。

浙江理工大学学校代码:0008在“浙理”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具有116年办学历史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涵盖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八大学科------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及华侨学生招生资格------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被列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批准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的高校------设立“理工实验班”,全程导师制、培养个性化、专业自主选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占地面积2100亩,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63亿元,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近300万册、中外期刊4000余种,是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下沙高教园区分中心。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8万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研究生2600余人。百年学府底蕴深厚学校前身蚕学馆创办于1897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64年由国务院命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定名为浙江理工大学。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80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210余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1人,省“千人计划”3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级特聘教授7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0人,博士生导师53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5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0人,另聘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190余人。学科科研成就显著学校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8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个工程硕士领域,拥有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省重点学科,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近几年学校获各类科研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奖励120余项。科技工作综合指标一直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在人民网发布的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中,我校名列第87位;2010、2011中国大学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榜中,我校分别位居第12位和第15位。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学校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0个省“十二五”优势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含建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两届成为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校发起单位。学生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等竞赛中获全国性奖项200余项。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录取分数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居省属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2011-2012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浙江省教育厅“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光华基金会“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创业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在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发布的“2009、2010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中,我校4名学生进入百强。国际交流走向世界学校实施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包括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师生互派、合作研究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6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国际化办学趋势日益明显。每年除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讲学、合作科研及参加其它学术活动外,学校还专门设立“出国(境)交流学习资助基金”,用以资助校际交流学习项目的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学校同时具有外国留学生、华侨及港澳台学生招生资格,被列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奖助学金体系完善学校奖助学体系健全,按有关规定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还设有纺织之光奖学金、香港桑麻基金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及单位或个人设立的社会奖、助学金20余种。在校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比例超过50%。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建立“六位一体”的助困帮扶体系,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补助、学费减免等方式做到及时帮扶、应助尽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困难。并通过开展自强自立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等,鼓励学生自助助人、自强自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