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农业大学专升本招生方案的通知
各位考生:
根据《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合作办学协议》,我校2023年将停招校本部所有专升本招生专业,将全部招生计划转入联合培养招生专业。为了方便考生复习迎考,根据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方案公布如下: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范围
序号 |
招生专业 |
学科门类 |
招生范围 |
1 |
农业水利工程 |
工学 |
水利大类、土木建筑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 |
2 |
土木工程 |
工学 |
土木建筑大类、水利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
3 |
环境工程 |
工学 |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土木建筑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 |
4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水利大类、土木建筑大类、交通运输大类 |
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水利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
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水利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
7 |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财经商贸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旅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 |
备注:以上专业均为联合培养专业,培养地点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
二、招生专业考试科目
专业 |
公共课1 |
公共课2 |
专业课1 |
专业课2 |
农业水利工程 |
《高等数学》 |
《英语》 |
《工程力学》 |
《工程测量》 |
土木工程 |
《高等数学》 |
《英语》 |
《工程力学》 |
《工程测量》 |
环境工程 |
《高等数学》 |
《英语》 |
《工程力学》 |
《工程测量》 |
电子信息工程 |
《高等数学》 |
《英语》 |
《机械制图》 |
《电工基础》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高等数学》 |
《英语》 |
《机械制图》 |
《电工基础》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高等数学》 |
《英语》 |
《机械制图》 |
《电工基础》 |
电子商务 |
《大学语文》 |
《英语》 |
《管理学》 |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
备注:各专业课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详见附件。
本次公布的为我校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拟招生方案,最终确定的招生专业、计划、范围、考试科目等内容,以明年我校经省教育厅审核后发布的《安徽农业大学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章程》为准。
安徽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
2022年7月28日
安徽农业大学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地址是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551-65786603、65786135。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科教名城、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社会影响广泛的省属重点农业院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共建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现任党委书记赵良庆教授,校长宛晓春教授。学院设置:学校现设有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林学与园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工学院,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15个本科学院。学生规模: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0753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2445人(博士生197人)。学科专业: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7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1门。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660人,其中专任教师923人,教授163人,副教授401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90多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5人;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基本条件:校园占地面积3526亩,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建有高科技农业园、农萃园、机电工程园等校内教学科研园区;图书馆藏书24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8亿元。科学研究:现有基础学科专业实验室59个,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9个省部级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近五年,学校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973”、“863”、“948”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软科学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成果奖励8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一等奖4项。人才培养: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10多万名农业科技、教育和管理人才。他们中有2名中科院院士、1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200多名地厅级干部、5000多名县处级干部、7000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在长期服务“三农”实践中形成了以“大别山道路”为标志的鲜明特色,涌现出像胡承霖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团队,为安徽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做出重要的贡献。社会服务:学校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富民、兴校、创新、育人的“大别山道路”,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