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专升本《护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2022年安徽理工大学专升本《护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护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总纲
安徽省普通高职(专科)层次升入本科教育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专升本考试)是安徽省应届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和安徽省高校毕业的具有普通高职(专科)学历的退役士兵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安徽理工大学根据报考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计划,择优录取。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安徽理工大学专升本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 是专升本考试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专升本考试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实施专升本考试内容改革、规范专升本考试命题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基于考查考生基本知识掌握、关键能力培养、学科专业素养,依据《护理专升本专业课程标准》制定。
专升本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考查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考查维度方面,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等原则。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安徽理工大学。
二、学科考查内容纲要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依据高职高专阶段《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及参考书目要求,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护理专业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参考教材:周春美,陈焕芬主编,《基础护理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11月,第2版。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章 医院护理环境
考核知识点:医院物理环境要求;抢救物品管理要求及抢救配合工作;各种铺床法的操作要点。
第二章 入院和出院护理
考核知识点:护理分级的适用对象和护理内容;各种运送患者法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的工作内容;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三章 舒适与卧位护理
考核知识点: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及护理原则;疼痛患者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常用卧位的姿势和适用范围。
第四章 休息与活动
考核知识点:睡眠时相和睡眠周期;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关节活动度练习、等长练习、等张练习。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考核知识点: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及隔离的概念;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和隔离原则;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卫生手消毒;常用无菌物品的使用及注意事项;隔离区域的划分;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第六章 护理安全
考核知识点:常用保护具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
第七章 清洁护理技术
考核知识点:口腔护理常用溶液及其作用;特殊口腔护理、床上擦浴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压疮的概念;压疮发生的原因、评估、预防、分期、治疗和护理措施。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考核知识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范围;异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评估和护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 冷热疗技术
考核知识点:冷热疗的目的和禁忌症;冷热疗技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第十章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考核知识点:医疗护理文件的管理;体温单的绘制方法;医嘱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第十一章 饮食护理技术
考核知识点:医院饮食的种类、适用范围、饮食原则及用法;鼻饲技术的操作要点、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排泄护理技术
考核知识点:多尿、少尿、无尿、膀胱刺激征、尿潴留、尿失禁的概念;尿失禁的分类;尿潴留、尿失禁的护理;导尿术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排便活动异常患者的护理;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第十三章 给药技术
考核知识点:药疗原则、注射原则;常用给药途径及吸收速度排序;口服药物用药指导;口服给药、雾化吸入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常用注射技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臀大肌注射定位法;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处理和预防;青霉素过敏试验法;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法。
第十四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
考核知识点:静脉输液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临床补液原则;输血前准备工作;静脉输液和输血的注意事项;输液速度计算方法;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常见输液、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防护。
第十五章 标本采集技术
考核知识点:标本采集的原则;各类标本采集的目的、注意事项;12h、24h尿标本常用防腐剂的种类、作用及适用范围。
第十六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
考核知识点:病情观察的内容;意识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基础生命支持、氧气吸入、吸痰及洗胃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氧流量与氧浓度的换算;氧疗的副作用及预防;常用洗胃液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临终护理
考核知识点:临终关怀、濒死、死亡的概念;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死亡过程的分期;临终患者生理、心理变化和护理;尸体护理的注意事项。
三、补充说明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试卷总分:150分。
3.教材购买方式:人民卫生出版社官网、淘宝搜索“《基础护理技术》周春梅陈焕芬”天猫旗舰店、微商城等电商平台图书类商家网购或线下实体书店购买。
安徽理工大学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地址是地址:安徽省淮南市舜耕中路168号 邮编:232001。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554-6668487。学校简介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安徽省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由淮南煤矿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原合肥矿业学院主体系科及部分基础课师资回迁淮南,成立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地方和行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职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900余人。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3人。同时,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学校特聘教授、100多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6个学院(部),本科专业66个。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7个。拥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2个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18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00人。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5万余名。恢复高考后的毕业生中,彭苏萍、袁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00项,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入选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名学生荣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名学生当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教育部授予“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十二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66项,其中“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41项,年平均到校科研经费1.03亿元,居省属高校前列。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1项,获准授权专利1523项。2014年专利技术转让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三。学校拥有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教育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26个。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派遣人员到国外高校讲学、访问、攻读学位、开展科技合作,互派留学生。常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学校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00万㎡,建筑面积60万㎡,图书馆藏书15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7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1万台(套),总价值2.23亿元。学校正在建设的新校区,占地30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展望未来,安徽理工大学将秉承“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2015年5月12日发布)邮编:232001网址:http://www.a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