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专转本”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先后获评全国第一和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8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11人、国家特聘专家1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首席科学家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学者、国家优青、万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7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省教学名师等近700人次。现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4个。
二、招生录取
1.收费标准:学校根据经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按学年收取费用(币种:人民币):工科类专业5800元/生•年;文科类专业5200元/生•年。
2.录取办法:
(1)普通高职(专科)“专转本”考生须参加全省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结束后,由省教育厅统一划出录取资格线,我校根据公布的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录取和监督。
(2)获2021年、2022年、2023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省赛一等奖或国赛二等奖以上普通高职(专科)在校学生,以及2022年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或国赛铜奖及以上普通高职(专科)在校学生(创意组限团队成员前3人中的项目负责人或专利第一发明人,创业组限团队成员前3人且有股权的核心成员)及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考核与录取按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规定执行。
(3)“专转本”录取结果经由省教育厅进行审核确定后,我校将《录取通知书》直接寄送推荐学校,并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学籍变更手续。
3.体检要求: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入校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及身体复检。经复查不合格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处理,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4.其它事项:报名、志愿填报及考试安排等均按江苏省教育厅统一部署执行。
三、学生培养
1.培养方式:“专转本”学生由我校应用技术学院单独编班,按照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进入本科三年级学习。
2.培养地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3.学籍管理:被我校录取的“专转本”学生,由学生所在推荐学校负责办理转出手续,并提供学生的档案等相关材料;学生凭录取通知书和专科毕业证书等材料按时到我校办理入学手续,未取得专科毕业证书的“专转本”学生,我校不予办理入学手续和学籍注册。“专转本”学生不得转专业和转学。
4.文凭发放: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专转本”学生入学后享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其他本科生的待遇,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颁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专转本”学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内容按照国家规定填写。
5.就业政策:“专转本”学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四、招生计划
计划类型 |
专业大类代码 |
专业大类 |
专业代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计划数 |
外语语种 |
统考科目(一) |
学费 |
普通类 |
03 |
电子信息专业大类 |
01 |
080801 |
自动化 |
29 |
不限 |
高等数学 |
5800 |
01 |
财经专业大类 |
02 |
120203 |
会计学 |
34 |
不限 |
高等数学 |
5200 | |
04 |
计算机专业大类 |
03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8 |
不限 |
高等数学 |
5800 | |
退役军人 |
03 |
电子信息专业大类 |
04 |
080801 |
自动化 |
6 |
不限 |
高等数学 |
5800 |
01 |
财经专业大类 |
05 |
120203 |
会计学 |
6 |
不限 |
高等数学 |
5200 | |
04 |
计算机专业大类 |
06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
不限 |
高等数学 |
5800 | |
贫困专项 |
03 |
电子信息专业大类 |
07 |
080801 |
自动化 |
5 |
不限 |
高等数学 |
5800 |
(注:招生计划及招生专业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为准)
五、联系方式
学校代码:1106
招生网址:https://zs.nuist.edu.cn/
咨询电话:025-58235210
监督电话:025-58731002
电子信箱:yjyzb@nuist.edu.c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地址是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25-58731378。历史沿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其前身南京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中国气象局三方共建高校,同时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基本概况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万人,教师1500多人,拥有院士、千人计划、百千万国家级培养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等专家60余人,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江苏省双创团队等10多个。专任教师博士化率70%以上,国际化率达54%。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水文气象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理与遥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雷丁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体育部等22个院(部),另设有民办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拥有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教育部首批国际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等20多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办学条件学校校园占地2189亩,拥有27个教学实验中心,其中,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有高性能计算平台,峰值每秒56万亿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00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达36种,58个子库,累计中外电子图书总量为168万种,电子期刊1.9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近1800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55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管、文、经、法、农、艺八大学科门类,硕博点基本涵盖本科专业。构建并有效运行“大气象”学科体系,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等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物联网技术与装备等学科获二期项目立项,雾霾监测预警与防控列入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名单。形成了以大气科学学科为高峰,以海洋、信息、环境、管理等学科为高原,以基础学科为高地的学科生态圈。人才培养学校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坚持“精英、国际、技能”的人才培养导向。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7万多人。众多校友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学者和高级管理者,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央部委领导以及世界气象组织高级官员等。学校“共建体制下大气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生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特等奖(“高教社杯”)、“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全国特等奖等众多奖项。科技创新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近五年来,主持了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行业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00多项,获专利授权1250多项。201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超百项,科技经费达4.12亿元。学校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和中国华云集团、美国IMSG公司、芬兰维萨拉公司等单位签署了协议,合作开展气象装备研发等。学校教师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且获得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Gerbier-Mumm奖、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等国际性大奖多项。学校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国际合作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美国耶鲁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雷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等15个国家的48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学校创办了巴哈马“孔子学院”,拥有中国政府、国家汉办、江苏省政府茉莉花奖学金等招收留学生资格。学校拥有“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已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4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成为全球培训规模最大、质量名列前茅的培训中心,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特别嘉奖。今日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秉持“开放发展、联合发展”的办学方针,继续深化改革,积极协同创新,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一流特色重点大学”而拼搏奋斗。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邮编:210044招生网址:http://zs.nuist.edu.cn电话:025-5873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