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关于2020年“专升本”招生专业课考试的通知
贵州大学关于2020年“专升本”招生专业课考试的通知
各位考生: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2020年高等教育“专升本”工作的意见》(黔教函〔2020〕86号)精神,为做好我校2020年专科升本科(以下简称“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工作,现将有关安排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资格审查
(一)时间:2020年8月7日10:00~17:00。
(二)地点:贵阳市花溪区园亭路1号: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教学综合楼前
(三)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1、8月7日考生由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大门(溪北路,花溪建设村镇银行旁)进入。考生须佩戴口罩,有序排队并相互保持1米以上间距,不聚集,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测量体温正常、验证合格后,佩戴换发口罩方能进入资格审查区域。
2、有中高风险区域(含风险调整为低风险且未满14日地区)和国(境)外旅居史的考生,还须提交考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核酸检测有一定时间周期,请考生注意提前预约检测,以免错过考试时间。
3、对考前考生身体状况异常和监测发现身体状况异常的,将根据专业评估综合研判其是否具备正常参加考试的条件,凡不具备条件的考生不得与健康考生同考场考试;如考生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患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将根据专业评估综合研判其是否可以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4、考生要认真了解我省2020年高考防疫各项措施,严格遵守防疫各项规定,自觉增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和家庭防护工作。考试前后不聚餐、不聚会、避免非必要外出,避免和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
5、考生提交的《贵州省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专业考试考生体温测量登记表及诚信考试承诺书》必须真实、准确。对违反防疫要求、隐瞒或谎报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不配合防疫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6、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所有校外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四)资格审查注意事项
1、考生资格审查须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文化课考试准考证原件、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暂未获得毕业证的考生,须携带毕业学校出具的具体专业在2020年8月31日前可获得毕业证书的证明)以及《贵州省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专业考试考生体温测量登记表及诚信考试承诺书》;退役军人考生,还须携带《义务兵退出现役证》及复印件。有中高风险区域(含风险调整为低风险且未满14日地区)和国(境)外旅居史的考生,还须提交考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对资格审查合格且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考生,发放《贵州大学考点准入证》。
二、专业课考试
(一)时间:2020年8月8日9:00-11:00(开考15分钟后将停止入场)。
(二)地点: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教学综合楼2-5层。
(三)注意事项:
1、考生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提前到达考点(建议8:00点以前到达),接受相关检查,以免影响考试。
2、考生须携带二代身份证原件、文化课考试准考证原件、贵州大学考点准入证进入考场。
3、考生进入考点时要保持安全距离,并主动配合接受体温测量。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考点。第一次测量体温不合格的,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测量。仍不合格的,须进行专业评估,确定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或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应立即告知考试工作人员,须进行专业评估,确定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或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4、因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综合研判后进入隔离考场考试的考生,从普通考场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所耽误的时间,经批准后予以补齐。
5、考生进入考点、考场时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考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佩戴;隔离考场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
6、考试结束后,考生要按监考人员的指令有序离场,佩戴口罩,保持安全间距,不得拥挤。隔离考场考生考试结束后按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要求执行。
贵州省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专业考试考生体温测量登记表及诚信考试承诺书.pdf
贵州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0年8月3日
贵州大学简介:
贵州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地址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985211},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851-8292178。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同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进入国家“211工程”大学建设行列;2012年,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能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1951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85至1988年,胡锦涛同志在贵州任省委书记时,十分关心贵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并成为学校85级应用数学班的“名誉班员”。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视察贵州大学,殷切希望贵州大学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学校占地面积5351.6亩,图书馆馆藏图书文献330余万册,设有24个学院、2个公共教学部,有136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45000人,研究生8000人;在校学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16000人。有在职职工4222人,其中,专任教师247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537人,教授510人、副教授122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13人、贵州省核心专家8人、贵州省省管专家55人。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35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及示范点5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学校尤其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和服务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有中国白酒研究院、少数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生态城镇化规划研究中心、石漠化改造与生态农业研究中心、东盟研究院、阳明研究院、遵义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年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32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0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248项,获授权专利270项,11人获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奖。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美国普莱斯比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此外,学校在IAUP(国际大学校长联盟)、AUAP(亚太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承办或协办了5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学校是浙江大学对口帮扶高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7所中西部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面向未来,贵州大学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立足贵州、服务地方,努力建设有特色领军型高水平大学,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