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成贤学院2021年“专转本”招生简章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2021年“专转本”招生简章
招生代码:1802
◎百年名校东南大学独立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专业抽检评估中以A的优异成绩位列江苏省第一
◎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国家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单位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
◎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江苏省共青团考核优秀
◎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
◎江苏省平安校园
学校概况: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始创于1998年,是由“985”“211”“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东南大学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7年起我校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列入江苏省本二批次招生。我校是东南大学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本二层面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学生可最大限度共享东南大学优质教学资源。
NO.1:名校创建、师资雄厚
·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将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专业认证理念贯穿整个教学体系,由东南大学资深教授组成教学督导组全面指导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遵循“人才需求大、国内有影响、就业前景好、支撑力量强”的专业设置原则,紧密依托东南大学办学,充分发挥东南大学的学科和教学优势。
·学校拥有以东南大学专家、教授为核心的一流教师管理团队,副高职称及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7.6%。
·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占青年教师总数的94.5%,多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国内访学学者”等人才培养项目。
NO.2:热门专业、优质办学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聚集东南大学优势学科,着眼高新技术发展,融软件工程、大数据处理与应用、集成电路、移动通讯、智能机器人为一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紧密依托东南大学在土木工程(国家双一流A+学科,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国家双一流A+学科)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为行业企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人才培养遵循“既融又专、互相依存、相互支撑、集成创新”原则,建立以电子商务专业为基础的商贸专业大类和会计学专业为基础的财税专业大类。商贸专业大类以互联网为核心,以特色电商为平台,打造电商、国贸、物流、营销等商贸专业之间互为支撑的专业生态群。财税专业大类整合会计、财管和税收的教学资源,融合发展,培养在扎实掌握会计学理论与实务基础上,具备业财融合、财务管理、税收实务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依托东南大学学科支撑和西门子行业优势,机械系与西门子共建数字化制造学院,面向智能制造领域,基于西门子PLM技术平台,培养企业急需的数字化设计制造人才;电气类专业继承东南大学“面向电力行业办学”的传统,致力于培养电力行业运行管理、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以建筑学专业内容为基础,整合建筑类、艺术设计类等学科的知识,形成了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设计、动画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凸显了各专业交叉融合、互为支撑,具有高质量应用型鲜明办学特色的专业生态群优势。
·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依托东南大学“医药、化工、材料、生物、能源、控制”等学科支撑和历史积淀,紧密结合江苏省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发挥毗邻医药化工产业基地的独特地理优势,培养高素质制药与化工类及功能材料、药事管理、护理学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学院是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常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生源基地,保证了学生的深造需求。
·环境设计、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电子商务、风景园林7个专业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居江苏省独立学院首位。
·会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7个专业顺利通过江苏省独立学院专业综合评估,被评为江苏省独立学院星级专业。
NO.3:国际合作、个性发展
·学校紧密依托东南大学国际合作资源,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及境外交流,分别与美、英、澳、法、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共40余所知名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包括寒暑期交流、学年交流生、保荐硕士研究生以及“3+1”“3+1+1本硕连读”“4+2本升硕”等项目,多渠道为学生出国深造搭建平台。
·2017年我校与太仓市人民政府、德国巴符州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太仓驻地的德资企业四方合作,启动“太仓双元制人才项目”,该项目为国内首个中德双元制本科项目,开创了国内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3076人次,获奖数量及等级位居全国同类本科院校的前列,超过省内众多公办本科高校。
·30个学生社团、4个学生艺术团,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新生绽放季等多项学生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规划学术人生。
NO.4:校企合作、成果丰硕
·学校全力推进校企合作项目,通过“双元制”“3+1”“订单班”“共建实习基地”等方式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与资源融合,加强实践基地与就业基地建设,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学生就业。
·双元制项目在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采取工学交替轮巡模式,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训循环交替进行;将德企文化和管理融入人才培养、将德企生产与工程技术和项目实践融入教学过程,把“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项目运行,产品设计、加工工艺等环节,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引企入校,与苏宁云财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财务共享实训基地”,该模式实现了将企业真实业务引入学校,学生在校园内即可体验真实企业工作环境,直接获得行业企业的直接岗位技能实训,面向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了优秀人才,实现校企双方共享共赢。
·近年来我校分别与西门子(中国)、苏宁云财、国电南自、金陵药业、江苏建科、金智教育、苏交科、南京高新平台、南京热电、五星电器、顺丰速运、南京谷雨、南京路桥等一百多家企业签约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每年输送逾千名毕业生实习。
NO.5:考研就业、前途无忧
·2020年全校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超15%。近三年,学校共有950名毕业生被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英国)、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
·学校有240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与杭州地铁、五星电器、A.O史密斯、星巴克等一批央企、国企及世界500强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协议,集聚融合校企优质资源,联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97%以上。一大批毕业生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铁建设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石化集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上海铁路局、南京、杭州、成都、常州、厦门、合肥地铁等轨道交通行业;国有四大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行业;先声药业、豪森药业等大型医药行业录用。
NO.6:区位优越、生活便捷
·坐落于东南大学浦口校区,位于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
·地铁三号线贯通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四牌楼校区和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形成南京站、南京南站以及市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方便师生出行。
·学校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图书馆、各类先进实验室、大学生活动中心、标准运动场、室内体育馆、足球场、灯光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等先进基础设施。
·学生宿舍统一安装空调,食堂菜色齐全、花样繁多,为学生提供优质生活条件。
2021年“专转本”招生计划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类别 |
计划数 |
对报考者专科阶段所学专业要求 |
学费 (元/年·生) |
1 |
软件工程 |
理工科类 |
55 |
5301电力技术类,5602机电设备类、5603自动化类、6101电子信息类、6102计算机类、6103通信类 |
15000 |
2 |
自动化 |
理工科类 |
80 |
5301电力技术类、5601机械设计制造类、5602机电设备类、5603自动化类、5607汽车制造类、6006城市轨道交通类、6101电子信息类、6102计算机类、6103通信类 |
15000 |
3 |
工程管理 |
理工科类 |
41 |
5401建筑设计类、5402城乡规划与管理类、5403土建施工类、5404建筑设备类、5405建设工程管理类、5406市政工程类、5407房地产类、5502水利工程与管理类、6001铁道运输类、6002道路运输类、6003水上运输类、6006城市轨道交通类 |
14000 |
4 |
市场营销 |
理工科类 |
5 |
5101农业类、5102林业类、5402城乡规划与管理类、5403土建施工类、5404建筑设备类、5405建设工程管理类、5406市政工程类、5407房地产类、5601机械设计制造类、5602机电设备类、5603自动化类、5607汽车制造类、5701生物技术类、5702化工技术类、5802包装类、5803印刷类、5804纺织服装类、5901食品工业类、5902药品制造类、5903食品药品管理类、6001铁道运输类、6003水上运输类、6006城市轨道交通类、6007邮政类、6101电子信息类、6102计算机类、6103通信类、6301财政税务类、6302金融类、6303财务会计类、6304统计类、6305经济贸易类、6306工商管理类、6307市场营销类、6308电子商务类、6309物流类、6401旅游类、6402餐饮类、6501艺术设计类、6503民族文化类、6504文化服务类、6601新闻出版类、6602广播影视类、6901公共事业类、6902公共管理类、6903公共服务类 |
14000 |
文科类 |
37 | ||||
5 |
物流管理 |
理工科类 |
5 |
5101农业类、5102林业类、5402城乡规划与管理类、5403土建施工类、5404建筑设备类、5405建设工程管理类、5406市政工程类、5407房地产类、5601机械设计制造类、5602机电设备类、5603自动化类、5607汽车制造类、5701生物技术类、5702化工技术类、5802包装类、5803印刷类、5804纺织服装类、5901食品工业类、5902药品制造类、5903食品药品管理类、6001铁道运输类、6003水上运输类、6006城市轨道交通类、6007邮政类、6101电子信息类、6102计算机类、6103通信类、6301财政税务类、6302金融类、6303财务会计类、6304统计类、6305经济贸易类、6306工商管理类、6307市场营销类、6308电子商务类、6309物流类、6401旅游类、6402餐饮类、6601新闻出版类、6901公共事业类、6902公共管理类、6903公共服务类 |
14000 |
文科类 |
37 | ||||
6 |
国际经济 与贸易 |
理工科类 |
5 |
5101农业类、5102林业类、5402城乡规划与管理类、5403土建施工类、5404建筑设备类、5405建设工程管理类、5406市政工程类、5407房地产类、5601机械设计制造类、5602机电设备类、5603自动化类、5607汽车制造类、5701生物技术类、5702化工技术类、5802包装类、5803印刷类、5804纺织服装类、5901食品工业类、5902药品制造类、5903食品药品管理类、6001铁道运输类、6003水上运输类、6006城市轨道交通类、6007邮政类、6101电子信息类、6102计算机类、6103通信类、6301财政税务类、6302金融类、6303财务会计类、6304统计类、6305经济贸易类、6306工商管理类、6307市场营销类、6308电子商务类、6309物流类、6401旅游类、6402餐饮类、6601新闻出版类、6901公共事业类、6902公共管理类、6903公共服务类 |
14000 |
文科类 |
50 | ||||
7 |
电子商务 |
理工科类 |
20 |
5101农业类、5102林业类、5402城乡规划与管理类、5403土建施工类、5404建筑设备类、5405建设工程管理类、5406市政工程类、5407房地产类、5601机械设计制造类、5602机电设备类、5603自动化类、5607汽车制造类、5701生物技术类、5702化工技术类、5802包装类、5803印刷类、5804纺织服装类、5901食品工业类、5902药品制造类、5903食品药品管理类、6001铁道运输类、6003水上运输类、6006城市轨道交通类、6007邮政类、6101电子信息类、6102计算机类、6103通信类、6301财政税务类、6302金融类、6303财务会计类、6304统计类、6305经济贸易类、6306工商管理类、6307市场营销类、6308电子商务类、6309物流类、6401旅游类、6402餐饮类、6501艺术设计类、6503民族文化类、6504文化服务类、6601新闻出版类、6602广播影视类、6901公共事业类、6902公共管理类、6903公共服务类 |
14000 |
文科类 |
10 | ||||
8 |
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 |
理工科类 |
50 |
5601机械设计制造类、5602机电设备类、5603自动化类、5604铁道装备类、5605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5606航空装备类、5607汽车制造类、6001铁道运输类、6002道路运输类、6003水上运输类 |
15000 |
9 |
化学工程 与工艺 |
理工科类 |
80 |
5204石油与天然气类、5205煤炭类、5208环境保护类、5209安全类、5302热能与发电工程类、5304黑色金属材料类、5305有色金属材料类、5306非金属材料类、5307建筑材料类、5701生物技术类、5702化工技术类、5801轻化工类、5902药品制造类 |
15000 |
(具体招生计划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为准)
●报名、志愿填报及考试
1.报名条件: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在本省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三年级在籍学生(含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学生)。(1)思想品德较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2)修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能正常毕业。
2.志愿填报:2021年“专转本”录取按照考生报考类别设置平行院校志愿。考生可根据自己在专科阶段所学专业情况,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所划分的十二个学科门类,在本学科门类中选择相同或相近专业。每生最多可填报五所院校的五个专业。
3.考试:学生均应按规定参加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选拔考试。学校根据考生考试的专业志愿,按照江苏省教育厅的政策规定分类别录取。
●招生录取
全省统一考试结束后,由省教育厅统一划出录取资格线,有关本科院校根据公布的计划和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对专科所学专业要求不符合招生要求的考生,我校不予录取。
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后,我校将《录取通知书》直接寄送推荐学校,由推荐学校将录取通知书送达被录取考生。
●培养方式与收费标准
1.培养方式
“专转本”学生统一转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本科三年级学习,单独编班,单独制定教学计划,按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全日制本科教学要求组织教学,学习时间为两年。
2.收费标准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时应交纳学费、住宿费及其它有关费用。
(1)学费:新生入学报到时预缴全年学费,我校按照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厅核定的学费标准对“专转本”学生进行收费(详见招生计划表)。若有变动,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标准为准。
(2)住宿费:1200-1500元/年·生(视具体住宿条件确定)。
●学籍管理与就业
1.经江苏省教育厅审批被我校录取的“专转本”新生凭专科毕业证书和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按时到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办理入学手续,未取得专科毕业证书的“专转本”学生,我校不予办理入学手续。
2.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学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格检查,体检异常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3.“专转本”学生不得转专业和转学。
4.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专转本”学生入学后享受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其他本科生的待遇,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颁发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学士学位证书。“专转本”学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内容按照国家规定填写。
5.“专转本”学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奖励
就读期间,学校设有各类奖学金,最高奖学金额度为人民币8000元/年·生。
2020年“专转本”录取分数线 | ||||||
科类 |
专业名称 |
计划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省控线 |
理科 |
自动化 |
79 |
308 |
239 |
260.3 |
147 |
理科 |
工程管理 |
36 |
297 |
251 |
263.2 |
147 |
理科 |
电子商务 |
10 |
305 |
260 |
282.3 |
147 |
理科 |
市场营销 |
17 |
281 |
240 |
260.9 |
147 |
理科 |
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 |
50 |
282 |
210 |
238.5 |
147 |
理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72 |
259 |
153 |
188.5 |
147 |
文科 |
电子商务 |
16 |
295 |
270 |
277.7 |
218 |
文科 |
市场营销 |
20 |
284 |
269 |
276.8 |
218 |
2021年“专转本”招生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产学结合、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以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基础,以可宽度适应、可持续发展及擅长创新为核心,面向泛计算社会新型计算行业应用需求,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思维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掌握现代软件构造方法及技术,掌握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大数据处理、管理系统和工具的使用及相关数据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具备专业素养的表达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开发、大数据处理应用、大数据系统运维等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毕业生就业面宽,可以在企事业单位、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科研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及应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维护等工作。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Web应用项目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JAVA程序设计、J2EE框架设计与项目开发、软件体系结构、Python程序设计及网络爬虫、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大数据算法分析与设计、大数据架构与应用、大数据应用项目实践。
主要实践环节:电工电子综合实践、软硬件系列综合课程设计、计算机组装实践、大数据应用综合课程设计、网络综合实践、项目实训、企业实训。
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专业依托东南大学自动化及机器人工程专业资源,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生个人兴趣发展培养智能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综合创新人才。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计算机硬软件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为应用特色,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系统与接口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工程等核心课程构建覆盖智能感知、决策与控制、智能驱动执行、人机交互、数字通信等环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专业配有电工电子、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等专业实验室,结合组织在电子信息与电气等领域的课外研学与计算机算法、电子设计、智能车、机器人等竞赛活动实践学习,形成具有较宽知识面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科学培养。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系统理论与工程设计应用能力、计算机软硬件与电气电子系统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信息技术领域创新创业能力,可在计算机嵌入式系统与网络通信领域胜任系统、软件、算法应用及研发工程师等职业岗位,也可在综合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领域担任系统设计与集成应用工程师,如软件开发、电子与自动化设备、汽车等智能制造企业及电力、地铁、铁路等运行企业和行业。近年来,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除部分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和在中小规模企业从事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开发工作外,主要就业单位有国电南瑞、国电南自、中国南车、上汽名爵、南京地铁、菲尼克斯电气、OITS电梯等规模企业及少量事业单位。
主干学科:控制理论和科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电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
主要实践环节:电工电子实践、综合电子设计、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PLC应用课程设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运动控制课程设计、机器人系统综合实践。
工程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努力构建“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工程法律”四大知识结构体系,重点打造“工程全过程项目管理”“造价管理”“合同管理”三大专业核心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管理素质、综合素质,形成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体,以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为两翼支撑的“一体两翼”型核心能力结构,使本专业的硬技术能力和软学科性质得到较好的结合。
专业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胜任现代建设类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工程监理企业、房地产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扎实、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毕业生可就业于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设计院、大中型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工程咨询和评估公司、银行等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等工作。近年来就业单位有南京市政设计院、万科地产、上海建工集团、南京地铁集团等。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与CAD、BIM技术导论、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统计学、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地基与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运筹学、结构与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建筑设备。
主要实践环节:土木工程测量实习、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统计调查实践、建筑工程招投标模拟、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生产实习、BIM实训、企业实训。
市场营销专业
培养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管理、经济、法律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方法,知晓市场营销新理念,熟悉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营销战略规划与实施等市场营销业务流程,掌握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守职业道德,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组织机构从事销售管理、市场开发、营销策划、商务谈判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毕业生可在各类工商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相关组织机构从事市场调研与开发、营销策划、公关与谈判等各种市场营销及其他管理工作。
主干学科:管理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理论与实务、市场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营销策划、商务谈判、公共关系学、现代推销理论与技巧等。
物流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流相关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物流园区、国际物流、工业制造、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企业、高校、研究院等相关科研单位、海关、招商局、港务局等政府部门,从事仓储、运输、配送、库存控制、流通加工、采购管理、方案设计与系统优化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毕业生可在各类物流企业、工业企业、商贸企业从事仓储、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等实务操作和在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物流园区、行业组织等单位从事物流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
主干学科:管理学、物流管理。
主要课程:物流学、宏微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运筹学、运输与配送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运营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济、管理、法律、贸易等基础知识,具备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进出口、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金融、投资等相关行业,高校、研究院等相关科学研究单位,海关、招商局、发改委等相关政府机构,从事经贸谈判、交易履行、国际运输、国际结算、跨境电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毕业生可在外贸企业、国际物流企业、跨境电商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投资公司、银行证券及相关金融机构等从事管理或商务工作。
主干学科: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主要课程: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务英语、国际结算A、国际商法、货币银行学、商务谈判与礼仪、国际金融、外贸单证、外贸口译、外贸商品学、国际货代实务、国际贸易模块实训、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企业经营综合模拟实训等。
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面向网络新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互联网思维方式及应用解决能力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现代管理理论基础,具备IT与网络技术知识,熟悉网络环境下商务活动规律,具有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解决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设计、运营及管理素质,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电子商务设计与开发、商务数据分析、商务运营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专业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各类企业、教育部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经济管理部门等从事电子商务规划、设计、管理及开发,网络营销,电子政务,客户服务,信息化管理及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管理学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民法、会计学基础B、市场营销学、统计学、电子商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A、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Python商业数据分析、网络营销、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安全与法律、电子支付与结算、网络企业管理与创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移动电子商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机械工业及其他工业领域,从事装备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应用面广、就业面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毕业生面向江苏省及其它地区的机械工业及其他工业领域,能够从事机械设计、机床电气设计、汽车设计、先进制造技术、产品研发、产品数据管理、性能检测与设备维修、企业管理、营销与服务等工作。
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三维建模与工程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工程力学、控制工程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液压与气动技术A、数控编程与CAM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机器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导论等。
主要实践环节:建模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数控技术实训、单片机综合实训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化工、能源、资源、冶金、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聘请了一批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南京市“321人才”专家、企业高管、东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等担任专任教师,教师中博士学历比例超过30%。本专业紧密依托母体高校,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支持下成立“化工新材料、化工过程、环保科技、制药工程”联合研究所;与省内中石化扬子公司、东大苏州研究院、东大蒙纳士联合研究生院等20余家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本专业被列为校重点建设专业,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目前已成为东南大学、常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研究生生源基地。本专业所在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被聘为教育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指委独立学院指导小组”成员单位。
近四年来,本专业平均考研录取率接近20%,就业率100%。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录取,其中50多名学生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多位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江苏省化学化工实验竞赛等,在江浙沪地区与公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学生同台竞赛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学生申请并获批国家专利多项、在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多篇。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含波谱分析)、化工原理、反应及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精细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计算机在化工应用、化工过程控制及仪表、化工过程模拟及优化等。
主要实践环节:化学综合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高分子类专业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学科综合与应用、化工工艺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4009280129、4001006862
学校网址:http://cxxy.se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cxxy.seu.edu.cn
“专转本”招生QQ群:564596459
E-mail:cxzb@cxxy.seu.edu.cn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东大路6号(地铁三号线东大成贤学院站)
邮编:210088
招生监督电话:025-58690717
东南大学简介:
东南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地址是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二号。该院校是一所985院校,该院校是一所双一流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4006910286。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0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另有在职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专任教师25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8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673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657人,两院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际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7人。目前,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75个本科专业,2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东南大学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共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7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8项成果荣获近两届国家教学成果奖。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基地、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吴健雄学院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汇集学校一流教师,享用学校一流资源,采用分级导师制,是东南大学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区”。学校建有一大批校内外实践基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两金一银,总分并列全国高校第一名。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东南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2012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四位,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篇。目前,学校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6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8篇。2007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704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291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120人;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渠道。接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目前在校的硕士和博士留学生约300人。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12年,科研经费到款13.61亿元。发明专利申请1348件,发明专利授权638件,申请PCT专利18件。SCI论文收录1457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7位。近年来,学校相继产生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一批专利,成为国内乃至国际3G、4G、显示技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技术的重要研究基地。我校尤肖虎教授团队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近四年来,东南大学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1项。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六项指标名列第一。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平台,目前按照“一园多区、资源共享、专业错位、各具特色”的办园宗旨推进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2010年10月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现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389人,其中学历生1021人。学校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2006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376.85万册。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按照“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凝心聚力,集成创新,团结奋进,坚持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在2020年前后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2035年前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