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学院(原苏州大学文正学院)2021年“专转本”招生简章
学校代码:1851
办学性质:公办本科
办学地点: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1188号
一、学院介绍
2020年12月由教育部正式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办学性质为公办,是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
学院位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城市——苏州,校园坐落在古城西南部苏州国际教育园内,毗邻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学院图书馆是“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的代表作,其巧妙融合“山”“水”概念并深涵造园思想,蜚声海内外。
学院将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前进的指导思想,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前提,将多元化人才培养作为坚定不移的中心工作,以优质教学资源为依托,着力拓展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落脚点,为社会发展输送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院在校生11800余人,现设有44个本科专业、3个高校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建设标准高,使用效果好;顺应数字化潮流,借力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成果,校园管理创新成效显著。
学院努力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学生党建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全面创造条件,人才培养方案个性化,教育教学精品化;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学术科研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通过行为量化考核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大力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拓宽创新创业视野,创业就业工作同步提升。学院于2012年、2014年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之路,既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又着力打造学生的国际化竞争力。学院以国际交流学院为依托,与境内外十几所高校通过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交换生项目以及保送硕士研究生等形式和平台,为学生出国留学铺设“绿色通道”。
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加大办学经费投入,扩充高水平师资,提升办学质量和竞争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2021年“专转本”招生计划及对报考者专科阶段所学专业要求
2021年我院“专转本”招生计划260人(分专业招生计划见下表),“专转本”招生专业4个,分别为: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在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1188号就读。
2021年“专转本”招生计划及对报考者专科阶段所学专业要求
代号 |
专业名称 |
学费(元/年) |
报考 类别 |
计划数 |
对报考者专科阶段所学专业要求 |
01 |
汉语言文学 |
待定 |
文科类 |
75 |
5101农业类、5102林业类、5407房地产类、600405空中乘务、600406民航安全技术管理、600606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6301财政税务类、6302金融类、6303财务会计类、6304统计类、6305经济贸易类、6306工商管理类、6307市场营销类、6308电子商务类、6309物流类、6401旅游类、6403会展类、6504文化服务类、6601新闻出版类、6602广播影视类、6701教育类、6702语言类、6703文秘类、6805法律实务类、6901公共事业类、6902公共管理类、6903公共服务类 |
02 |
会计学 |
待定 |
文科类 |
30 |
5405建设工程管理类、5407房地产类、6301财政税务类、6302金融类、6303财务会计类、6304统计类、6305经济贸易类、6306工商管理类、6307市场营销类、6308电子商务类、6309物流类 |
03 |
理科类 |
55 | |||
0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待定 |
理科类 |
70 |
5301电力技术类、5302热能与发电工程类、5303新能源发电工程类、5306非金属材料类、5601机械设计制造类、5602机电设备类、5603自动化类、5607汽车制造类、6101电子信息类、6102计算机类、6103通信类、620805医疗设备应用技术、620807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 |
05 |
环境设计 |
待定 |
艺术类 |
30 |
5401建筑设计类、5804纺织服装类、610207动漫制作技术、6501艺术设计类、660107数字出版、660209影视动画、670113美术教育 |
注:1.招生计划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数据为准。
2.专业学费待定,以物价主管部门核定后公布的为准。
三、报名、志愿填报及考试
(一)选拔对象和报名条件
1.选拔对象:选拔对象为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本省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三年级在籍学生。
2.具体报名条件为:(1)思想品德较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2)修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能正常毕业。
(二)报名方法
按照江苏省统一安排,报名工作安排在2021年1月14日-17日。普通高校符合报名条件的在籍专科三年级学生(应届毕业生)需先在网上预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经所在学校审核同意后,报名方可生效。
(三)资格审核
推荐学校负责对考生资格及所填志愿的审核工作。考生需符合推荐学校的推荐要求,以及接收院校对考生所学专业或课程的要求。推荐学校须安排专人负责本校考生的资格审核工作,不得弄虚作假。
(四)填报志愿
2021年“专转本”录取工作按照考生报考类别设置平行院校志愿。考生在报名的同时,可根据自己在专科阶段所学专业情况,在本学科门类中选择相同或相近专业。每生最多可填报五所院校的五个专业。
(五)考试:学生均应按规定参加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选拔考试。考试时间为2021年3月20日。
四、招生录取
1.全省统一考试结束后,由省教育厅统一划出录取资格线,我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根据省教育厅公布的2021年“专转本”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对进档考生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经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后将《录取通知书》发放到推荐学校,由推荐学校将录取通知书送达被录取考生。
对不符合我院对专科所学专业要求、专业基础课不符合招生要求的考生,我院可以不予录取。
2.省教育厅对录取结果进行审核和注册,并办理相关学籍变更手续。
五、培养与费用
1.培养方式:“专转本”学生入学后,统一转入本科三年级学习,按专业单独编班,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2.办学地点: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1188号。
3.学费标准:以物价主管部门核定的为准。
4.书籍、讲义等代办费按实收取。
5.住宿费:2000.00元/年.
六、学籍管理、证书与就业
1.经江苏省教育厅审批被我院录取的学生凭专科毕业证书和录取通知书按时到我院报到,并由原所在院校按照学籍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学籍、档案和户口转出手续;我院负责办理接收手续。未取得专科毕业证书的“专转本”学生,我院不予办理入学手续。
2.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学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格检查,体检异常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3.“专转本”学生不得转专业和转学。
4.“专转本”学生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与履行本科生的权利和义务。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颁发苏州城市学院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证书内容按照国家规定填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苏州城市学院学士学位。
5.“专转本”学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七、2021年“专转本”招生专业介绍
专业 |
培养目标 |
开设的主干课程 |
就业方向 |
汉语言文学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以及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办公室事务管理、常用机关公文撰写、商务与会务办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涉外部门从事文书、接待、承办、管理、服务、沟通等事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
古代汉语、秘书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概论等。 |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涉外机构、文化传播场所从事文书、宣传、接待、承办、办公室管理、服务与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
会计学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
经济法概论、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管理学等。 |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应用开发的初步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设计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计算机组成及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等。 |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信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运营维护管理以及销售推广工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策划、设计、管理、测试和质量管理、运营与推广。 |
环境设计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能力,具有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有较宽知识面,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系统地掌握环境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在现代环境领域进行设计的初步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
设计表现、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色彩、建筑写生等。 |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类装饰、装修、景观公司,从事室内、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工作。 |
八、2018-2020年专转本录取情况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科类 |
2018年 省控线 |
2018年 分数线 |
2019年 省控线 |
2019年 分数线 |
2020年 省控线 |
2020年 分数线 |
01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类 |
238 |
260 |
255 |
282 |
218 |
262 |
02 |
会计学 |
文科类 |
238 |
260 |
255 |
278 |
218 |
264 |
03 |
理科类 |
199 |
277 |
223 |
293 |
147 |
259 | |
0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类 |
199 |
239 |
223 |
275 |
147 |
253 |
05 |
环境设计 |
艺术类 |
228 |
250 |
243 |
264 |
224 |
260 |
九、联系方式
1.咨询电话:0512-66551901
2.咨询 QQ:1849026034
3.招生网址:http://zs.sdwz.cn
4.学院网址:http://www.sdwz.cn
5.通信地址: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1188号,邮政编码:215104
6.监督电话: 0512-67227571
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地址是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985211},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512-67507943、67507949。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百十年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培养模范公民"的办学理念;传承和弘扬"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和"博学笃行,止于至善"的优良学风;努力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专业教育、第一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建国初由省立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后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2000年苏州医学院先后并入苏州大学。目前,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一百多年来,苏州大学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为社会输送了3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郑辟疆、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更有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30多位两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州大学现有26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以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17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五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4317人,本科生25406人,留学生1143人。教职工4890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041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明确了"育人为本,教学为重"的教育理念,以通才教育为基础,以分类教学为引导,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全面实施"卓越人才"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共有24个学院(部),其中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进入了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行列;设立了2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学校学生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超过150人次。在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获得包括2项特等奖在内的5项大奖,特等奖数位列第二,总分名列第六。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和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陈艳青、吴静钰和周春秀三位同学共获得了"三金一铜"的佳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谢。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学科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截止2012年12月,我校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基本科学指标)前1%学科。2012年,自然科学领域获得国家级项目2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1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0位;人文社科领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1篇研究报告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3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011年SCIE论文共计899篇(Ⅰ区、Ⅱ区307篇);2010年SCI索引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29位,SCI论文他引次数位居全国教育机构第25位,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位列全国高校第24位,SCI收录中国数学领域科技论文数量排名第15位;2011年我校共申报专利514件,授权专利240件。2013年4月11日,我校牵头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了国家首批“2011计划”认定工作。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4051.78亩,建筑面积182余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近400万册,中外文期刊3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1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6个。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工科版和医学版四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