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升本>2022年西南医科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

2022年西南医科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

admin 专升本 2023-03-11 313
西南医科大学2022年“专升本”招生简章

一、学校名称

西南医科大学    

二、招生代码

10632

三、学校地址

城北校区: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1段1号

忠山校区:泸州市江阳区忠山路3段319号

四、办学类型

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五、学校网址

http://www.swmu.edu.cn

六、工作原则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 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22〕10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择优录取”的原则,开展2022年专升本工作。

七、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武装保卫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院系领导组成的“专升本”领导小组,负责专升本的计划、考核、录取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专升本的日常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设命题阅卷组,成员由相应部门人员组成。

学校同时成立专升本工作执法监察组,负责监督专升本招生工作全过程,并对录取过程中各项政策、规定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对违纪违规、失职失责的问题进行调查、问责、处理,以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考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八、招生

(一)招生对象

1.2022年与我校签署了“专升本”协议的对口学校相应专业全日制普通专科应届毕业生,以获得教育部电子注册的专科毕业证为准;

2.从我省应征入伍,符合教育厅等部门规定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

(二)招生方式

学生志愿与总成绩选拔结合。

(三)报名条件

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未受到任何处分;

2.学习成绩优秀,必修课程考核合格且补考(或重修)课程记录不超过1门;

3.个人申请,对口学校学生须经对口学校同意;

4.身心健康。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有关规定执行。

(四)招生计划

根据上级部门工作要求,本年度选送专业与升本后专业严格按照我校2022年跨校专升本协议签署实际执行,具体招生和调剂计划如下:

选送专业

升本后专业

本校

拟录取计划(名)

调剂学校

及计划(名)

护理学

护理学

200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1800

助   产

卫生信息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11

公共卫生管理

康复治疗技术

运动康复

30

吉利学院

300

中医康复技术

体育保健与康复

眼视光技术

眼视光学

18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

卫生检验与检疫

9

健康管理

 

健康服务与管理

 

29

老年保健与管理

中医养生保健

药品经营与管理

市场营销

35

吉利学院

60

中医学

中医学

39

中医骨伤

注:招生计划可根据报名情况、考试成绩、专项计划等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五)报名相关事项

1.学生所在专科学校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要求负责学生报名组织工作。从2022年起,我省专升本考试实行统一网上报名和缴纳考试费。符合条件的考生须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https://www.sceea.cn),在普通高校专升本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报名和缴费。

2.报名资格审查:学生所在专科学校按照本招生简章中报名条件对学生报名资格进行预审,并按教育厅要求将实际报名学生进行公示。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不得列入专升本报名学生名单中,如违规列入,由选送学校承担全部责任。

(六)收费标准

升入我校的学生,费用按照按四川省发改委及四川省教育厅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具体标准为医学类各专业学费(中医学、护理学、眼视光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为5000元/人·年,公共事业管理、运动康复、健康服务与管理及市场营销专业学费为3700/人·年,住宿费标准不超过1200元/人·年。

调剂升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学生,费用由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收取,标准为:护理学专业学费为15000元/人•年,住宿费1200元/人·年。

调剂升入吉利学院的学生,费用由吉利学院收取,标准为:运动康复、市场营销专业学费为26800元/人·年,住宿费2000元/人·年。入学后吉利学院为专升本学生提供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普通类专业每生5000元/年、艺术类专业每生6000元/年),具体政策以吉利学院公布为准。

以上费用如有变更,以各校实际收取为准。

九、考试安排

考试时间及地点:2022年4月22日,在各专科学校进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

时 间

科 目

备 注

9:00-11:00

大学英语

四川省统考

13:00-15:00

生理学

我校自命题

15:30-17:00

计算机基础

英语考试无听力,计算机考试无上机考试。

十、录取

(一)录取办法

专升本录取一次进行,不进行递补录取。

1.退役学生的录取

根据国家及四川省有关文件精神,以下两类退役大学生士兵可申请免专升本文化课考试:⑴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生(含新生)从我省应征入伍,退役后复学并于2022年毕业的;⑵全日制普通专科毕业生从我省应征入伍,并于2020年、2021年退役的。符合上述两类条件且从2022年我校“专升本”协议专科学校相应专业毕业的退役大学生士兵,不受本简章“报名条件”中“必修课程考核合格且补考(或重修)课程记录不超过1门”限制,须在2022年3月15日前,向所在专科学校提交申请,由专科学校汇总后报送我校,逾期不予受理。具体录取方式为:

(1)对口升入我校护理学、运动康复、市场营销专业的:分学校分专业按照总成绩(总成绩=专科阶段必修课平均分*0.8+服役期间优秀表现加分,其中获嘉奖、优秀士兵、三等功分别加10分、15分、20分,加分封顶20分)排序,取报名人数的前60%录取到校本部,其余40%跨校调剂到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护理学类)或吉利学院(运动康复类、市场营销类)。若退役学生自愿参加文化课考试,则与其他类考生拉通排序,视成绩高低录取到校本部或参与调剂。对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录取后未报到、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不再享受免试专升本政策。荣获二等功及以上奖励的,直接录取到校本部。

(2)对口升入我校其他专业的:录入校本部对应专业。

2.其他类考生的录取

考生总成绩=“专升本选拔考试”三科平均分*0.8+专科阶段必修课平均分*0.2,所有科目均按百分制换算计分。

(1)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实施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升本”专项计划,按志愿分学校分专业进行提前单独录取,录取比例为报考人数的20%(对可调剂专业,提前单独录取的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需与普通考生进行总成绩拉通排序,根据排序情况决定录入校本部或调剂到其他学校)。

(2)普通考生

根据考生总成绩和调剂志愿(仅限护理类、运动康复类、市场营销类专业)在专业录取计划内进行录取。不录取单科考试成绩为0分的学生。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分学校分专业进行录取。总成绩相同时,以选拔考试平均成绩为准。中医学专业录取除退役考生外,其余按照《关于 2021年“中医学”专业专升本录取方式的告知函》规定执行。

(二)批次录取

“专升本”考试选拔录取按批次进行,首先进行大学生退役士兵单列计划、再进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项计划录取,最后再进行所有未被录取考生的录取。

(三)调剂办法

在招生计划内未录取到我校且填报了调剂志愿的考生,按照成绩高低可跨校调剂相应院校:报考护理类考生可调剂至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报考运动康复、市场营销类考生可调剂至吉利学院。

(四)录取公示

我校拟录取名单将在我校教务处官网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按教育厅规定上报录取信息。跨校调剂的学生,由相应学校公示拟录取名单。

十一、成绩查询

学生于考试结束后一周左右在西南医科大学教务处网站主页查询个人成绩,同时我校将学生考试成绩发送至各专科学校,由专科学校书面告知学生本人。

十二、升本学生的教学及学籍管理等规定

专升本学生进入我校后,编入相应专业三年级学习,其生源性质不变。专科学生升本后,均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须按规定修读完升入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程,所有成绩合格者,方可毕业。对专科阶段未修读的必修课程,或与本科差别较大的基础课程,学校统一安排补修。升本学生的学籍管理、电子注册、毕业证书的发放等按照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及西南医科大学的有关文件执行。

跨校调剂录取学生的学籍管理、电子注册、学费标准、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等按照实际录取院校相关规定执行。

十三、专升本报到手续办理

经我校录取的“专升本”学生,可通过我校教务处官网(网址:http://jwc.swmu.edu.cn)查询录取信息及报到通知。

专升本学生逾期两周未办理报到手续的作自动放弃处理。跨校录取的调剂学生的报到事宜按照相应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十四、咨询、申诉及监督

(一)咨询

西南医科大学:0830-3161817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028-62127132

吉利学院:028-63286222

(二)申诉与监督

 教务处 康老师:0830-3161817

 纪委纪检监察  汪老师:0830-3163678

 本简章由西南医科大学教务处负责解释。

西南医科大学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地址是。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没有搜集到电话。

泸州医学院是四川省省属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渝、滇、黔结合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泸州市。学院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办学规模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其中留学生295人,研究生503人,本科生11,876人,成人教育脱产生693人。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丰富、质量好,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2006年口腔医学和麻醉学专业在川、渝两地首次纳入一本招生。办学特色我院办学特色鲜明,2006年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我院的办学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1)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中西医在发展中相互借鉴和融合”的理念,按照“中西医并重,注重于结合,立足于临床,着眼于应用”的原则,积极融合中西医优势,国内较早创办中西医结合专业,探索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鲜明特色。(2)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泸医精神和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的良好校风,构建了强有力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效果显著。学科专业学院现有16个二级院(系):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麻醉系、医学检验系、医学影像系、公共卫生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法学系、体育系。设有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英语、药学、中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法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体育、生物医学工程等16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文、法等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和麻醉学专业是四川省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首批品牌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学专业是我院校级品牌专业。学院有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18门。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医学电生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省级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实验中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生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眼科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麻醉学、口腔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药理学。其中,内科学(传染病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学)、外科学(血管外科学)、外科学(肝胆外科学)、中医内科学(脾胃内科)、中医内科学(肝胆内科)等8个学科为省、厅级重点及重点建设学科。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847人,另有直属附属医院医师504人承担临床教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兼职教学人员近2,000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正高职称的107人,副高职称的205人,中级职称的22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54%。有硕士生导师189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8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2人,获省、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49人,获国家、省部级表彰38人。教学设施学院现有忠山和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83,854m2。校本部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246,561m2,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88,244m2,运动场地总面积69,386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99.75万元,多媒体教室74间,语音室13间,教学用计算机2,040台。图书馆建筑总面积为28,212m2,馆藏文献124.11万册(含电子图书53.29万册)。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三级以上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附属医院开放床位6,447张;有三级乙等及以上临床教学医院18所及其他稳定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13个。教学改革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学院在三个层面上对本科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加强了学科建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强化专业基础,修订和完善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和加强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了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建设,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建设和应用;三是进行了学分制的教育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在近两次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院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科学研究学院现有心血管医学研究所等16个省级、院级研究机构。其中,作为四川省科技条件平台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心肌电生理实验室、省重点学科传染与免疫研究室具有较高水平。近三年,学院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25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8项,省高等教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4项,国家专利授权8项;出版学术专著44部,发表论文2,919篇,其中核心期刊453篇,SCI收录论文19篇。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首次获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资助1项和“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取得建院以来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零的突破,科研的立项及获奖的数量、级别逐年提高。学院主办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并获得国际文献检索系统CODEN代码和国家科技期刊统计源的《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份医学与法学交叉渗透、相互结合的学术性季刊《医学与法学》杂志创刊发行。医疗服务学院三个直属附属医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连上台阶,早在20世纪60年代,附属医院率先在四川省成功开展断肢再植手术;70年代末继华西医科大学之后在四川省第二家成功开展器官移植手术;2004年、2005年相继成功开展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术、心脏移植手术,是川、渝、滇、黔结合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院加强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德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联系,并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援外医疗工作成绩显著。学院聘请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医学遗传学家吴旻教授为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口腔医学专家邱蔚六教授为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法学专家梁慧星教授为兼职教授。通过扩大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医疗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了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关制度和工作机制,为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学院党委进一步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加大了学生政工干部队伍的培养力度,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证。学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为主要手段,加强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学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多样的学生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学院校风、教风、学风良好,各级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广大教职医护员工勤奋工作,学生刻苦学习,学院各项工作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面对西部大开发和高教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对我院办学的定位,学院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质量立院、科技兴院和人才强院战略,全面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医疗和社会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学习、和谐、奋进、品牌”的高水平医学院校而不懈奋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