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升本>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19年专升本招生章程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19年专升本招生章程

admin 专升本 2023-03-11 253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19年专升本招生章程

一、学校性质及地址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是2001年由云南大学申办并获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分别是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校区和杨林校区。

二、招生专业及办学类型、层次、学制

学校2019年专升本招收17个类别,包含38个专业,分别是:

(一)经济管理类(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

(二)体育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三)汉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广告学)。

(四)英语类(英语、商务英语)。

(五)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

(六)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七)土木工程类(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工程管理)。

(八)工程造价类(工程造价)。

(九)艺术设计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十)美术学类(动画)。

(十一)电气类(电子信息工程)。

(十二)广播电视编导类(广播电视学)。

(十三)学前教育类(汉语言文学)。

(十四)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

(十五)导游经济类(旅游管理)。

(十六)音乐表演类(音乐表演)。

(十七)政教类(法学)。

招生计划:以云南省教育厅正式公布数据为准。

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

办学层次:本科。

学制: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学制为三年,其他专业学制为二年。

三、录取规则

(一)根据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划定的录取分数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二)“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两个专业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三)所有专业男女比例不限。

(四)体检标准执行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收费标准

2019年专升本新生执行向云南省物价局、教育厅备案的学费、住宿费标准,标准如下:

(一)学科门类为文学、教育学的本科专业学费标准: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英语、商务英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等9个专业收费标准为:14500元/生·学年。

(二)学科门类为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本科专业学费标准:

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等12个专业收费标准为:15000元/生·学年。

(三)学科门类为理学、工学的本科专业学费标准:

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学、城乡规划、工程管理等11个专业收费标准为:16000元/生·学年。

(四)学科门类为艺术学的本科专业学费标准:

动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表演等6个专业收费标准为:22000元/生·学年。

(五)住宿费标准:

1.学生公寓:4人间:1200元/生·学年;

             6人间:800元/生·学年。

2.普通宿舍:300元/生·学年。

五、毕业证书及学位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对符合毕业条件的毕业生,颁发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具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毕业证书。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由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授予学士学位。

六、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871-64316805

传真:0871-64313233

网址:http://www.ynudcc.cn

国家旅游度假区校区地址:云南省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红塔东路2号

杨林校区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嵩明职教基地文轩路

邮编:650228

注: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或上级部门政策相悖时,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政策为准。如发布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本校愿承担相关责任。 

云南大学简介:

云南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地址是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邮编:650091。{985211},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招生咨询电话0871-65032173;0871-65033819。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部属云南大学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被划出并入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1958年,云南大学由中央高教部下放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云南大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实施院校。近年来,围绕国家战略和云南省“两强一堡”建设需求,云南大学遵循“立足边疆、服务云南、提升水平、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按照“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的总体要求,以水平提升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实施综合创新战略、人才强校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合作共建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着力推动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超常发展、和谐发展,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云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民族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文、史、哲、经、法、教育、理、工、农、医、管、艺术等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下设23个学院、8个研究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1个留学生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6330人,研究生14811人。有本科专业89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教育部—IBM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BM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拥有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现有教职工2870人,专任教师1685人,其中院士4人(含双聘、特聘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4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4人,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1人,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81人,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2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2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云南省教学团队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创新团队9个,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1个。近年来,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有9篇论文发表于世界著名学术刊物《Nature》、《Science》。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文、理科版等学术刊物,其中,《思想战线》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十一种名刊。学校积极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修建“中缅油气管道”报告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并付诸实施,“跨境生态安全和国际河流研究”成果为水资源问题和国际河流问题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阳宗海砷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污染河流治理”、“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调查与控制”等研究成果在高原湖泊治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占地面积4551.84亩,分布于两个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81.4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4亿元,图书馆藏书330余万册,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面向未来,云南大学将继续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努力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