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转专业政策2023
转专业是指在上大学期间,学生可以更换自己的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转专业一般情况下,学生要首先提出转专业申请,然后通过审核、测试或面试。有些学校会对转专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比如 要求很好的成绩 (如成绩在本专业前五名),还会 严格限制转专业的人数, 严格限制热门专业的人数。每个学校的转专业的情况不尽相同。211升学网为大家整理了玉溪师范学院转专业政策如下:

玉溪师范学院转专业的政策如下:
玉溪师范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规定为推进我校学分制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学校允许部分学生有条件地重新选择专业。为规范学生转专业,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一、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二、高考成绩达到或超过一本线录取到我校的学生,在报到入学的第一周内,可按我校各专业招生所属学科大类,向招生就业处申请并报教务处备案,自由选择我校相应学科大类内的专业就读。三、完成指导性教学计划中第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任务,并按学校有关规定注册,且入学以来无违纪、处分记录的学生,可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申请转专业。四、各专业申请转出或转入的学生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当年该专业学生人数的10%以内。若转出专业和转入专业均在同一学院的,经所在学院同意,转出和转入的学生人数可适当增加。五、同一专业,若申请转出的学生人数超过该专业当年学生人数的10%时,则按照学生第一学期所修读课程的成绩进行审批,成绩好的优先考虑;若申请转入的学生人数超过该专业当年学生人数的10%时,则由转入专业所在学院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并按考试成绩的高低进行审批。六、转专业的申请办理程序如下:(一)第十五周,要求转专业的学生,向所在学院提交转专业申请表和符合转专业的相关证明材料。经所在学院审查同意并签署意见后,由学生本人交到拟转入专业所在学院教学秘书处。(二)第十六周,拟转入专业所在学院对要求转入的学生,按拟转入专业的学习要求,对申请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考核或考试,并在此基础上签署意见后,由教学秘书统一报教务处教务科。(三)第十七周,经转入专业所在学院考核并签署意见的转专业学生申请,由教务处汇总审查后报学校分管领导审批。经学校分管领导审批后的结果由教务处在放假前发文公布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四)批准转专业的学生,在第二学年上学期开学时,到转入专业所在学院报到注册;不同意转专业的,仍在原专业继续学习。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可按特殊情况向学校申请转专业。(一)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继续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的;(二)保留一年入学资格的新生或复学学生,因学校专业调整停办其所报(学)专业,不转专业无法入(返)校学习的。 八、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转专业:(一)专科专业转本科专业者; (二)艺体类专业转非艺体类专业者;(三)文科专业转理科专业或理科专业转文科专业者(文理兼收专业除外);(四)在校期间已经批准转过一次专业者;(五)应予退学处理者。九、转专业学生的学籍管理问题:(一)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后,需按照转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认证,短缺的课程需补修。具体补修计划由学生本人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安排情况确定。(二)转专业前已修读合格的专业课程,与转入专业要求学习的专业课程,在学时、学分及教学内容、要求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可进行课程学分互认,不必补修;与转入专业要求不同的课程可在毕业时申请冲抵通识选修课学分。(三)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转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最低学分,且学分结构符合有关要求,方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十、因转专业增修课程所需费用,由学生本人承担。 转专业的学生从转入学期起按所转入专业的学费标准缴纳学费。十一、本规定自2012级学生开始执行,适用于我校各本科专业学生。专科学生的转专业要求,仍按原有规定执行。十二、本规定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玉溪师范学院简介:
玉溪师范学院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路134号 邮编:653100。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院校。学校电话是0877-2057041,0877-2050750(传真),15706961610,15706961611。玉溪师范学院是一所云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以师范专业为基础,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综合性大学。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坐落于滇中著名的“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玉溪市,距昆明市90公里,与红塔集团毗邻,是风景秀丽的山水园林式学府。学校占地面积1014亩,教学实验楼、演播厅、标准田径场、运动馆等教学硬件设施齐全,固定资产总值5.3亿元,藏书80.3万余册,电子图书73.5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22个,校园网现已覆盖全校学习、生活、工作场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215人,在编教职工763名,其中专任教师606人,正高职称64人,副教授172人,博士42人,硕士373人,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市级学术带头人14名。“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全国招收学生,努力培养以能力形成为核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建校以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共培养出4万多名专业人才,近年来本科生年终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连续9年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律师、教师比例和考研录取率在同级别院校中位列前茅。近年来有近百名毕业生到泰国就业,境外就业成为学校新亮点。学校设置有14个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理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商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信息技术工程学院、文学院、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文化学院。在52个本科专业中,“美术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泰语、地理科学、艺术设计、生物科学”是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其中“泰语”专业是云南省小语种重点建设专业;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实验中心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实验中心”被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授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站”称号;学校共有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环境化学”、“LUPA开放源代码”两个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无机化学》、《中国古代文学》、《工笔重彩画》、《篮球》、《绝版套色木刻》、《泰国国家概况》、《泰国文学概况》、《泰语语音》为省级精品课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建设有3个校级研究所: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玉溪师院大学生美育与素质拓展研究中心,其中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建设的“语音乐律实验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内外科研项目321项,其中,纵向项目240项,横向项目81项。项目经费共2073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1041.8万元,横向项目经费1031.2万元。纵向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5项,地厅级项目170项。教师出版个人学术专著或编辑出版教材等120部,发表论文1419篇,其中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9篇,有238篇论文被SCI、EI、ISTP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共有74项学术科研成果获省、市有关部门奖励。学校公开报刊有《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和《玉溪师范学院报》,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等多个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拉特罗布大学、韩国三育大学、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呵叻皇家大学、华侨崇圣大学、蒙福学院、南邦学院,以及台湾东方设计学院、昆山大学、屏东商业学院等多所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互派师生,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已建立国外实习基地21个,成立汉语言文化中心3个,并成为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和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育人成效显著。学校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项目13项。在近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全国文化艺术节中3个作品获得全国最高奖项群星奖,全国美展有15幅作品入选,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全校共有39件作品获奖;2014年荣获“创青春”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参赛学校团体金奖,3件作品荣获2014“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校团委荣获2013-2014年度全国优秀“西部计划”办公室。学校建立了完整助学体系,并开办各类“贫困生能力培训项目”,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失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校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强基础、提质量、创特色,致力于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教学应用型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能力为重、内涵发展、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努力实现省、市政府提出的将玉溪师范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师范大学目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的玉溪师范学院转专业政策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下一篇:安徽:高招录取批次为何大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