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指南>一年级上下左右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下左右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教材分析?

admin 学校指南 2023-11-26 242

211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一年级上下左右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下左右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教材分析?

当前大家对于一年级上下左右教材分析都是颇为感兴趣的,大家都想要了解一下一年级上下左右教材分析,那么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关于一年级上下左右教材分析的一些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想象

一、教材和丛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1个口语交际和1个语文园地。《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充满童真童趣,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儿歌共两小节,语言简练,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比尾巴》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分别通过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习。《雨点儿》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发生的变化。“口语交际”是本册教材的第三次口语交际,在“说”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之一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说话的要求: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需要大声说话,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音量说话,这是对说话要讲究场合的具体化引导与培养。“语文园他六”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1)“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连一连”,让学生知道汉字结构的相关知识,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二是“读一读,背一背”,学生借助儿歌,复习巩固已学的方位词,了解方位词“前、后、左、右、东、南、西、北”。

(2)“展示台”出示了5幅插图,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几处地方,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识字成果。(3)“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古朗月行》的节选内容。(4)“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儿歌《谁会飞》,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不同的动物有自己的动方式。

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训练,如《比尾巴》《雨点儿》《谁会飞》中都有问答的形式,要读好疑问句和陈述句。《青蛙写诗》中有小蝌蚪等多个角色说的话,《雨点儿》中有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两个角色的对话,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好角色说话的语气。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要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学会数句子。通过读出逗号和句号的不同停顿,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2.丛书分析

根据本单元教材内容,“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共选入12篇文章,以人文主题为主,以语文要素为辅组织文章。

《前后左右》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都跟课文《影子》契合,所以可以整合;《水果娃娃》《比尾巴》和语文园地六“和大人一起读”中的《谁会飞》都突出了一问一答的特点,所以这三课可以整合;《标点符号歌》通过有趣的儿歌,介绍了标点的作用,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可以跟课文《青蛙写诗》整合;《春雨》可以跟《雨点儿》整合。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字和3个笔画。

2.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3.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4.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5.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反思:学习汉字的上下和左右结构。注重朗读训练,读好疑问句和陈述句。认识逗号、句号,促进对句子的理解。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

在通读教材时,要对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如这本教材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本册教材的主要功能意念,话题有哪些,不同模块之间前后有些什么联系,重点难点的分布等等。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 教材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这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而且,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 、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必学课文共34篇(其中两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 ,主要是识字的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所得的舞台。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 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 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 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 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5、 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 认记 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中关于左右是怎么区分的

;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中关于“左右的区分”,有的是按观察者的位置来定位左右的,有的是按被观察者的位置来定位的,具体应用方式一般如下:

      1、被观察者是人时,讨论被观察者的左右是以被观察者的左右来确定的。

      2、被观察者为其他物体时,如苹果等等,讨论被观察者的左右问题,是以观察者的左右来确定的。

      3、被观察者是图片时,如果图片上是物体,按上面2中的方面确定。如果图片中是人,就会产生两种观察标准:问图片中某人的左边是谁,就是以某人为标准的。而问图片的左边是谁,就是以观察者为标准的。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

      http://imgcdn.idongde.com/qa/2020/04/14/16/1586854409422558

      扩展资料

      小学左右教学的难点和意义:

      “左右”这一小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由于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本小节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本小节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学生早已具有眼前、背后、头上、脚下的空间观念,所以在学习“左右”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而人体本身是左右对称的,识别起来就比较困难。

      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分成两步:先结合人的行为习惯中不对称的动作来识记“左”和“右”,然后再进一步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的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面,他们看到的左右的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这一小节的教学,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左右的意义,不要把它作为知识点来讲解,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

以上就是一年级上下左右教材分析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下左右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教材分析?”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