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电力学校录取线?临沂电力学校录取线多少分?
211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临沂电力学校录取线?临沂电力学校录取线多少分?”
1、临沂电力技术学校分数线多少
253分。截止2022年7月7日,根据查询临沂电力技术学校官方网站显示:2022年报考本校的学生达到了4251人,因本校招收人数较少,所以只进行招收2410人,截取第2410人的成绩定分数线为253分。相较于2021年的分数线241分增长了12分。
2、临沂卫校3 2要多少分
2020年临沂山东省临沂卫校的更低录取分数为447分。数据来源临沂市教育局官方网站2020年8月15日发布的2020年初中后五年制、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首次志愿录取情况公告内容。
该通知内容中除了公布了临沂卫校的更低录取分数以外,同时还公布了山东省多所初中五年制、三二连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录取更低分数。
扩展资料:
2020年临沂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录取分数:
1、临沂艺术学校(含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21分,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55分。
2、临沂电力学校(含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260分,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56分。
3、临沂市工业学校(含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74分,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92分。
4、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含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17分,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87分。
5、临沂市商业学校(含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51分,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55分。
6、临沂市理工学校(含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31分,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71分。
7、临沂市经济学校(含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258分,学前教育更低录取分数363分。
8、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更低录取分数347分。
9、临沂职业学院,更低录取分数394分。
10、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更低录取分数361分。
参考资料来源:临沂市教育局-2020年初中后五年制、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师范教育首次志愿录取情况公告
3、临沂电力学校3+2多少分
450分。
1、临沂电力学校,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学校始建于1993年。
2、该校是以培养电力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2分数线为450分。
4、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录取分数线
2021年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山东综合的更低录取分数线为417分。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是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举办并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始建于1958年6月青岛动力专科学校,后几经名称变更和地址变迁;1994年5月,在山东省电力学校基础上升格为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7月,学校与山东电力职工大学、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校整合重组,搬迁至济南现址;1999年4月,学校与原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合并重组;2008年12月,学校与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单位)实施一体化运作。
5、临沂财经学校录取分数2022
2022年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不是临沂财经学校)录取分数线是554。
其他学校分数线如下:
临沂市商业学校,录取分数线:556。
临沂市中医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分数线:492。
临沂电力学校,录取分数线:303。
临沂兴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分数线:396。
临沂市兰山区城市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分数线:未录满。
临沂市经济学校,录取分数线:513。
临沂科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分数线:407。
临沂沂蒙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分数线:未录满。
临沂育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分数线:未录满。
临沂长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分数线:未录满。
临沂市大地艺术学校,录取分数线:未录满。
临沂新世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分数线:未录满。
临沂财贸学校,录取分数线:未录满。
临沂市河东区汤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分数线:未录满。
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圣陶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分数线:未录满。
以上内容参考临沂市人民政府-临沂市2022年城区中等等职业学校“职教高考班”批次录取分数线
6、山东电力学校分数线和费用多少
山东电力学校2020年招生更低分数线为:文科类:总分420分,理科类:总分430分。
2020年山东电力学校的学费标准为:本科生每学年学费为:文科类:总费用7000元,理科类:总费用8000元。
7、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21录取分数线
山东省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21录取分数线是517。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唯一直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公司发展链、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建设的公司企业大学。
自1958年建校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是电力行业的龙头和主导企业,学校始终坚持“根植行业、深融企业、服务发展、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校训,按照“师资雄厚,装备一流,管理精益,特色鲜明”的发展定位,在辉煌的60多年办学历程中,探索开创了一条“行企校”一体化办学和学历教育、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三驾马车”并驱的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