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指南>pep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英语?

pep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英语?

admin 学校指南 2023-11-26 636

211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了“pep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英语?”

pep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英语?

1、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数学是考试的重点考察科目,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 的掌握,需要科学有效的 复习 ,同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

平移与平行

知识点:

1、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能够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寻找出图中的平行线。

补充知识点 :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 :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 :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 :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如何提高四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 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 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 故事 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 中秋节 ,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 ,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2021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 指导

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学习数学时,题目不必做太多,做多了反而会麻木,但是一定要把每道题都弄明白,理清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65+360÷(20-5),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得数是( )。

2. 35×92+35×8= × ( )

3. 0.057读作:( );

四百零五点七六 写作:( )。

4. 23.853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 。

5.24572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 。

6.6.02米=( )厘米 3千米10米=( )千米

7.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8.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

9.把一根木头锯成两段要用4分钟,如果锯成8段要用( )分钟。

二、判断。(每题2分,共8分)

1.4.5和4.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

2.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小于90°。 ( )

3.任何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

4.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的末尾要对齐。 (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8分)

1.3个一,4个百分之一,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A)0.345 (B)3.045

(C)3.4005 (D)3.405

2.大于0.2,小于0.4的小数有( )。

(A)1个 (B)10个

(C)100个 (D)无数个

3.拼成一个 等腰梯型 至少要用( )个等边三角形。

(A) 1 (B) 2

(C) 3 (D) 4

4.在长90米的跑道一侧插上10面彩旗(两端都插),每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 )米。

(A)9 (B)10

(C)16 (D)8

四、计算。(36分)

1.口算:(10分)

25×4= 360÷36= 0.3÷100= 120×6=

1000×0.013= 3-1.4= 0÷78= 2.5+0.9=

8.76-4.27= 10―2.3―2.7=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4分)

10-3.06 11.36+8.54

3.用小数计算。(4分)

5米23厘米+3米5分米 10千克-3千克600克

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125+7)×8 3200÷25×4 3.27+6.4+2.73+4.6

25×44 6.45-0.58-1.42 12×(324-285)÷26

五、操作。(每图3分,共6分)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高。

六、解决问题。(22分)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之一天修了3.4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0.6千米,两天共修了多少千米?(5分)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度,顶角是多少度?(5分)

3.一辆汽车从某城去省城,走高速公路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用了2小时,返回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70千米/小时,用了3小时,走普通公路比走高速公路多走多少千米?(6分)

4. 一辆货车一次可运货物9500千克,5辆这样的货车2次一共可以运多少千克货物?合多少吨?(6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题二

一、细心计算:

1.口算:8分

300×50= 20×50÷5= 15×4÷15×4= 30÷5+5=

70+400= 910÷70= 56÷2= 351÷13×0=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打★题要验算):6分

308×15= 800×75= ★7800÷110=

3.用递等式计算:9分

(540+24)÷4-28 480÷[320÷(359-279) 432÷27×3+7

4.简便计算:18分

125×(40×8) 630÷2÷35 23×134-34×23

35×98 138-37-63 125×(40+8)

二、填空题:18分

1.8095000是由8个( ),9个( )和5个( )组成的。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万。

2.时针从9:00到12:00,旋转了( )°;从3时到3时15分,分针旋转了( )

3.6□5000≈65万,□里可以填( ),59□3400000≈59亿,□里的数一共有( )种填法。

4.在○里填上“﹥”“﹤”或“=”。

4500001○ 450万 68×2×5 ○ 68×10

5.根据前面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后把其他算式补充完整。

(1)22×9+2=200 (2) 1×8+1=9

33×9+3=300 12×8+2=98

44×9+4= 400 123×8+3= 987

……… ………

×9+ =800 ×8+ =98765

6.某一城市的人口总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96万,这个城市最多有( )人,最少有( )人。

7.车棚里放的自行车和三轮车的轮子一共有26个,自行车有4辆,三轮车有( )辆。

8.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铁皮,沿一条边截去2米宽,剩下的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 )平方米。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八亿零八,两个“8”中间有( )个零.

A、6 B、7 C、8 D、9

2.从12:00到12:15,分钟旋转了( )度。

A、60 B、180 C、90 D、15

3.下面各数中,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是( )。

A、48036006 B、40059000 C、206000 D、30060800

4. 下面的图形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5.下面四道算式中,算式( )与其他算式的结果都不相等。

5.下面四道算式中,算式( )与其他算式的结果都不相等。

A、650×20 B、6500×2 C、65×200 D、605×20

四、动手操作:6分

按要求在下面的格子图中画图:

1.把长方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

2.把三角形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

3.图形3补全,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再向右平移10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五、解决下列问题:

1.一段路,修路队前3天修了114千米,照这样计算,再做42天就能全部修完,这条路一共有多少千米?5分

2.小明和小华买同样的铅笔,小明比小华多花了20元,已知小明买了6支,小华买了4支。铅笔的单价是多少元/支?(根据条件和问题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5分

3.公园里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24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的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5分)

4.有一个宽是30米的长方形花圃,从中分割出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地种植玫瑰花,剩下的600平方米地种植杜鹃花,求原来的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分

5.张师傅要完成850个零件的加工任务,已经加工了5天,剩下的比已经加工的少50个。张师傅平均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先画图整理,再解答)5分

6.学校离少年宫2000米,小红和小军同时从学校向少年宫走去,小红每分 钟走50米,小军每分钟走80米。1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5分

猜你喜欢:

1. 四年级上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2.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3.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4. 四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5.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6.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3、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 经验 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1

之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数位顺序表。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 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 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 “2个千”

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 “3647个万”

7.大数的读法:可以先分级,再读数。(1)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每级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每一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8、大数的写法:可以先分级,再写数。(1)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含有三级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9.读写数检验 :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10、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更高位比起,更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更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11、改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

(1)整万、整亿的数:将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万”,将万级、个级共8个0改写成“亿”

注意: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属于准确数,要用“=”连接.

(2)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将万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更高位(千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将亿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更高位(千万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12、省略尾数(求近似数):先分级,再看省略的更高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或舍去。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位。(用 “≈”)0~4为“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5~9为“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注意: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符号一定要用“≈”.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分:

⑴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如:四甲班有44个男同学,29个女同学。这里的“44”“29”都是准确数。

⑵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如: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这里的“140” 、“35”都是近似数。

⑶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如:平常说一个城市有50万人,一个钢铁厂去年产钢120万吨。这里的“50万”、“ 120万”都是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4、3、2、1、0舍去;5、6、7、8、9舍去后向前一位进1。

用“=”和“≈”的区别:

7580000=758万 7508000≈751万

9000000000=90亿 9420000000≈94亿

1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更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3、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 叫十进制计数法。

14、计算工具的认识:

古时: “实物”、“结绳”“刻道”等 来记数的。

(1)算盘:14世纪,中国发明了算盘。算盘有上下两档,上档每颗珠子代表5,下档每颗珠子代表1,每根杆相当于一个数位,如“万位上的一颗上珠”表示“5个万”。

(2)计算器:CE或者AC是“清除键”,ON/C是“开关及清屏键”。OFF是关闭键。

15、会用计算器计算和探索规律。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2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用 “ 公顷”和“平方千米(km2)”作单位。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1.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具有2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不可延长。

2、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只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3、直线:没有端点(或者说“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4、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5. 过点画直线的数量: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无数条直线。

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所以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6、角的度量:工具是量角器。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步骤:(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 (角的)顶点重合

(2)(量角器的其中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7、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8、会求一个已知角的余角、补角和对顶角:

如右图,若∠3=25°,则∠4=90°-25°=65°

若∠1=25°,则∠2=180°-25°=155°

若∠1=25°,则∠3=∠1=25°(对顶角相等)

9、角的分类:

(1) 锐角90°; 直角=90°; 90°钝角180°;平角=180°;周角=360°

(2) 1个平角=2个直角; 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10、 钟面时间问题(求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因为周角是360°,而钟面上有12个整点刻度,所以每两个整点刻度间的夹角是360°÷12=30°

11、 画角的 :

A、用量角器画角(如画65°的角)

(1)画一条射线,作为角的顶点和一条边

(2)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3)在量角器(与0刻度线同圈的)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4)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用端点和刚画的点来确定另外一条边的位置)

(5)画小弧线,标注

B、用三角板画角(如画75°的角)

画角 和用量角器的相同,只是标注 不同,需要标出这个角是由哪几个三角板上的角组合(加或减)而成的。

用三角板可画出所有15°倍数的角,如75°、105°、120°、135°、150°、165°

而用“一副(两个)三角板”可“拼出”75°、105°、120°、135°、150°这几个角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3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3)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3=30,再6×3=18,最后算30+18=48,所以16×3=48。

2、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0×3)把末尾0的部分先不看,看成16×3,口算出得48,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0,160末尾有1个0,所以添上1个0得480,所以160×3=480。

3、 笔算乘法的 :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如145×12=17404、 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 将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2) 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如160×30=4800

5、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注意用两位数去乘三位数时,三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如 105×30=3150

6、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

7、乘法估算:

一要注意要符合实际情况,接近准确值。 215×58≈12000

二是要将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四舍五入”成相近的整十、整百数,简化计算。

8、乘法验算的 :

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看乘得的积是不是跟原来的积相同。

9、常见的数量关系 :

单价 × 数量= 总价 ;总价 ÷ 数量= 单价 ;总价 ÷ 单价= 数量

单价单位:元 / 数量单位(复合单位)

每件28元表示为:28元/件 ,每本5元表示为:5元/本

速度 × 时间 =路程 ; 路程 ÷ 时间 = 速度 ;路程 ÷ 速度 = 时间 ;

速度单位:路程单位 / 时间单位 (复合单位)

如:每小时80千米表示为:80千米/时 读作:80千米每时。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 ÷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4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不相交两种。

2、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画垂线的 :边线重合、平移到点、画线标号。

5、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直线段 的 长度 叫 距离。

6、平行线的画法: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7、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这个性质可以用来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

8、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时的要点:用垂直和平行的 画图,注意标注:长方形要标出一组邻边的长度(长和宽),正方形要标出两条边长的长度,或者在旁边写出“长方形”、“正方形”。

9、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0、四边形的特性:

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具有“不稳定性”。 应用:推拉门

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11、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但是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只能画一条高。画高要用虚线。并做出垂足记号

12 梯形的底、高和腰:从梯形上底上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梯形有无数条高。但是从底的一个顶点向另一个底只能画一条高。

梯形的底是固定的两条边——————上底和下底(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特殊的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不可能是直角梯形,直角梯形也不可能是等腰梯形。

12、集合图:用集合图来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它们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14、四边形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15、图形的裁剪:

(1)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可以被裁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和梯形

:先确定中心点,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中心点,然后画一条通过中心点的虚线,这样就一定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

(2) 梯形:梯形可以被裁剪成两个梯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

16、 图形的拼组(请自己画画看):

(1)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 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4) 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5)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17、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5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 在以下4种情况的时候需要用到除法:

(1)求总数中含有几个每份的量. 如 求180里有几个30: 180÷30

(2)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一个数的3倍是270,求这个数?: 270÷3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如 求160是40的几倍: 160÷40

(4)求将总数平均分成几份.如 求把24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240÷6

3、 除法中的数量关系(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验算的 )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4、 口算除法: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先去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再计算.(如160÷20=)① 想:20×8=160,所以160÷20=8.

②把160和20末尾的0各去掉一个,相当于算16÷2=8,所以160÷20=8. 理由见“商不变规律”

5、 “除以”和“除”的不同: 读法、意思有不同,常作为考点

例:120除以30,列式为:120÷30=4 20除130,列式为:130÷20=6……10

6、 除法估算的 :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先把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7、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分为五步:一看,确定商的位置;二试,确定首先商几;三乘减,把商和除数乘起来再用被除数来减乘积;四比,比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五落,把被除数的个位落下来。

8、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一般按“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用四舍法试商,商容易偏大,要把商调小;用五入法试商,商容易偏小,要把商调大。

9、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既可以按照四舍五入法试商,也可以采取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十五的 来试商。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 指导

★ 2020年四年级数学总结模板

★ 2020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期教学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2020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参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的“pep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英语?”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