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研资讯>北京化工大学: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点网上确认公告

北京化工大学: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点网上确认公告

admin 考研资讯 2022-10-29 484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北京化工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10)采用网上确认报名信息的方式,所有选择我考点且报名缴费成功的考生均须通过研招网进行网上确认。现将网上确认要求通知如下。   一、网上确认时间安排   1110考点首次上传材料时间:2022年11月2日8:30-2022年11月4日17:00;   1110考点重传材料时间:2022年11月2日8:30-2022年11月5日15:00;   1110考点审核材料时间:2022年11月2日8:30-2022年11月5日16:00。   考生须按时按要求上传各类审核材料,若不符合要求,则须按时重传。待网上确认系统提示审核通过,方完成网上确认。我考点在网上确认期间不接受考生修改报名信息。未缴纳报名费及不符合我考点要求的考生将不予进行网上确认。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或因自身原因审核未通过的考生,其报名信息无效,责任由考生自负。   特别提醒:如果考生11月4日17:00前未登录系统上传材料,则无法再进行网上确认。请所有考生务必于11月4日17:00前登录网上确认系统并上传材料。   二、网上确认流程   (一)考生可通过研招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wsqr/stu/)登录网上确认系统。建议使用手机登录。   (二)认真阅读北京教育考试院及报考点网报公告,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三)上传材料,及时查看审核结果。   三、上传材料要求   (一)所有考生必传材料   1.准考证照片   (1)考生本人最近三个月内正面、免冠、无妆、彩色一寸电子证件照,要求白色背景;   (2)正脸头像,人像居中,左右对称,坐姿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双耳对称,嘴唇自然闭合,左右肩膀平衡,头部和肩部要端正且不能过大或过小,需占整个照片的比例为2/3;   (3)宽高比例3:4,大小不超过10M,照片不得使用任何方式修改;   (4)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美瞳拍照。   对考生提供的无法清晰、准确辨识的照片,将置为“审核不通过”,考生须重新提交照片材料进行审核。   2.有效期内的身份证照片   考生上传本人第二代(或者第三代)身份证的人像面和国徽面;照片应确保身份证边框完整,字迹清晰可见,亮度均匀,文字正向显示。   3.手持身份证照片   (1)考生本人手持身份证,将持证的上臂和上半身整个拍进照片,头部和肩部端正,左右对称;   (2)脸部无遮挡,头发不得遮挡脸部、眼睛、眉毛、耳朵或造成阴影,要露出五官;   (3)不得化妆,不得佩戴眼镜、隐形眼镜、美瞳拍照,不得对照片做任何修改。   (二)应届本科毕业生必传材料   符合我考点要求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须上传学生证封面及个人信息页(每个学期须加盖新学期注册章)原件照片。若学生证丢失,可上传学信网《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三)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必传材料   1. 所有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须上传本科毕业证书原件照片,或学信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以硕士或者博士身份报考则提供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证书照片;   2. 具有在京户籍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供户口本(簿)首页(公安部门盖章页)及本人信息页原件照片,也可提供由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照片;   3. 工作地在京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供2022年(1月至9月)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不含补缴;疫情期间缓缴的保险,按北京市缓缴政策执行)的证明。   4. 在读第二学士学位考生:须提供第二学士学位的在读证明和在读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北京化工大学在读第二学士学位考生只须提供第二学士学位录取通知书原件照片。   请各位考生务必按照系统要求,谨慎上传符合上述全部要求的照片,否则会影响网上确认审核。   (四)特别提醒   1. 身份证不在有效期内或身份证丢失的,须提供由户籍部门出具的加盖公章的身份证明。   2. 网报时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学信网进行学历(学籍)验证,并上传《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3. 因变更姓名或身份证号导致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须提交现用有效期内的身份证照片、户口簿本人页照片、公安部门出具的姓名或身份证号变更证明、《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4. 已获得境外学位证书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照片,认证书上的12位在线验证码或7位认证编号必须清晰完整。录取当年入学前方可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考生,须提供国(境)外高校近期提供的成绩单或者在读证明。   5. 在校研究生须提供由研究生就读单位培养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四、关注审核结果   网上确认期间,考生须及时关注审核结果和研招办相关通知。审核结果分为以下三类:   (一)审核通过:考生已完成报名信息网上确认。   (二)待补充材料:考生需根据系统提示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或修改)有关材料并重新提交上传。   (三)审核不通过:因不符合国家报考条件或招生单位、报考点接收条件导致最终审核不通过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一)考生可关注学信网公众号并绑定微信账号,及时查看网上确认审核结果。   (二)考生须保证所上传的材料须真实有效、符合标准,一旦发现材料造假等情况,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未进行网上确认或网上确认未通过审核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其初试费将由研招网信息平台在数据核查结束后(预计在12月底前)退回原支付账户。为确保退费顺利进行,在此特别提醒:考生不要急于注销支付账户,发现问题请及时与研招网客服联系。   (四)网上确认期间,考生如有疑问可联系研招办。   电话:010-64433759   邮箱:yzb@mail.buct.edu.cn   咨询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   北京化工大学研招办   2022年10月26日

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位于北京市,地址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38号信箱  邮编:100029。{985211},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10-64435706;64436198;64453226。

学校简介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我校段雪教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我校David教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考察志愿者服务工作时亲切慰问我校城市志愿者代表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中央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教育部袁贵仁部长陪同下回母校视察工作。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7月14日,邓小平同志签发中共中央文件(中发[58]574号),同意化学工业部筹建北京化工学院,办学宗旨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学校由此诞生。1960年成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1994年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经济、管理、文法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职和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完整结构的培养体系。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2个学院。学校的学科专业已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涉及21个一级学科。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工程硕士3种专业学位授予权,10个工程硕士领域和49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与外国专家局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此外,还建有25个校级研究所和20个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图书馆中外文书刊总藏量达161.7万册,电子图书藏量8732GB,并引进40余种国内外数据库,已成为以化学、化工、材料为特色的综合性馆藏文献库学校聚集了一大批致力于教书育人、科教兴国、探索真理的名师、学者。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和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者1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拔尖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67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5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9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7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4人,正、副教授721人。近年来,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不断涌现,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5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另外,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聘请了包括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297位专家学者担任各类名誉学衔和兼职教授。人才强校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学校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评价和培养机制,紧盯前沿学科,抓住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学科领域或交叉学科,以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决策,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杰出人才,尤为着力引入具有拓展新学科能力、并能组织带队协同攻关的领军人才。富有创新性的人才引进机制,带动学科全面发展。学校注重德才双馨的师资培育,努力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坚持“师德”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通过系统的机制创新,使师资队伍在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证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一支以著名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学科覆盖面广、政治业务素质高、年龄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群体效益明显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学校聚集了一大批致力于教书育人、科教兴国、探索真理的名师、学者。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和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者1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国家拔尖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67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5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7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7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4人,正、副教授721人。近年来,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不断涌现,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5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另外,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聘请了包括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219位专家学者担任各类名誉学衔和兼职教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