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研资讯>云南民族大学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云南民族大学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admin 考研资讯 2022-10-26 500

一、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   以教育部当年公布文件为准,不符合生源地范围的考生请勿填报我校。生源及报考资格由各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   二、招生计划及专业   我校2022年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13名(2023年招生计划以上级部门下达为准),招生专业除会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不建议报考外,其他专业均可以报考。   三、报名及考试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审合格,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承诺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就业;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回定向省(区、市、兵团)就业。   3、考生的学历及其他条件必须符合《云南民族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内的要求。若考生报名条件达不到所报专业报考要求,我校不予准考,责任由考生自负。   4、身体状况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我校的相关要求。   (二)报名与确认   1、获得报名许可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下载《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持此表到生源省(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报名许可(具体办理程序请咨询当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考生还须获得工作单位报名许可。   2、网上报名与网上确认(现场确认)   获得报名许可的考生凭网报校验码,完成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网上报名与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及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为准。   网报时“考试方式”选择“全国统考”(专硕联考类选择“全国联考”),“专项计划”选择“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在职考生需征得单位同意,并在考生登记表“单位意见”一栏加盖单位公章;网上报名时,定向单位为现所在单位。   应届考生、往届未就业的考生,均无需填写“单位意见”栏。考生网上报名时,定向单位为:云南省委托培养,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   (三)初试及复试   1、初试。考生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2、复试。学校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按考生初试总分与报考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专业(领域)总分的百分比择优确定复试考生名单。   四、录取   (一)根据教育部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   (二)不录取未报考本计划的考生,报考本计划但未能参加复试的考生也不得调为普通计划考生(含双少生)录取。   (三)拟录取名单由研究生院统一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名单不得修改;名单如有变动,须对变动部分做出说明,并对变动内容另行公示10个工作日。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得录取。   (四)协议签订。被录取考生需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培养协议书。协议由考生与招生单位、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单位签订。   (五)其他录取政策以教育部文件规定为准。   五、学制及学费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与其他普通类招生计划录取研究生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修业年限、学费、奖助学金等与其他普通类招生计划录取研究生一致,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其他   (一)就业与派遣。“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毕业后,履行定向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地区就业;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毕业研究生档案转回原工作单位、就业单位或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对未履行定向协议的毕业研究生,将视情节记入个人征信档案。   (二)升学。未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在职研究生原工作单位同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和服务期内不得报考博士研究生;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在职研究生原工作单位同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和服务期内可报考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并签订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服务年限按新协议重新计算。   (三)其他未尽事宜可参考教育部、省教育厅发布的相关通知及我校研究生院网站的有关内容。   (四)以上说明事项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或教育厅最新政策要求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或教育厅最新政策执行。   七、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及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月华街2929号   网    址:http://202.203.158.67/web/469079/1   研究生院   2022年10月14日

云南民族大学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地址是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该院校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是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电话是0871-65172133。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坐落于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中国昆明,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接见过我校师生代表,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李岚清、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IsmailAmat)等亲临学校视察,关心各族师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的建设发展。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将军、张冲将军担任首任正副院长。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化学(民族药)、民族艺术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联合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点和81个本科专业。现有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8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重点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多人,其中研究生2400人,本科学生21000多人,本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以上,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5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近1万人。现有教职工1314人,其中教授184人,副教授33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1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9人,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2人。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马曜教授,著名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著名史学家谢本书教授,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专家张建国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享誉国内外。学校占地17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现有21个学院(部),1个省属研究机构—云南省民族研究所,1个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0件,3个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藏学研究中心”。学校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教育部“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云南省“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研究基地”、“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等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有国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聚乳酸基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资源信息技术运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在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曾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科研奖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部分研究成果曾被中宣部抄报中央政治局常委研阅参考。特别是“直接过渡”、“和平改革”、《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卷》、《中华文化通史·第三卷》等许多优秀理论成果,不仅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民族理论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近年来,学校承担了“云南藏区跨越式发展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和对策研究”、“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缅甸政治局势的演化与维护我国西南边疆安全和国家利益对策研究”等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学校先后承办“第34届国际汉藏语会议”、“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国际学术会议”、“2011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2013中国宗教研究五十人高层论坛”等重大学术会议,协助承办2009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学校举办《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和自然科学版,哲社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云南同类刊物中排名第二。学校还办有大型不定期刊物《民族学报》,在国内外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影响。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建校以来,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2万多人次到校访问参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等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学校是云南省最早招收国外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国外硕士研究生。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始终秉承“团结、进步”的办学精神和“格致明德、弘道至善”的校训,以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为己任,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10多万名高级人才。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大多是我校培养造就。16个州市129个县,特别是29个民族自治县中的民族干部,大部分毕业于我校。学校已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学校先后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岁月流金,春华秋实。学校将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探索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建设民族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研习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咨询基地,继续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朝着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民族大学昂首迈进。

标签: